通读全文后我们就能写出详细的读后感,读后感的内容需要真实,不要过于夸张或虚假,白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千字文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千字文读后感篇1
初读《千字文》让我感到实在拗口与无味,但对着释文再读的时候,发现《千字文》还是挺有意思的,甚有收获。
这部经典4字为一句,共有250句,整本书竟然没有一个字是重复的,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深厚。书中的知识与内容丰富多彩:从自然现象到社会历史,从农业生产到发明创造,从做人做事到言谈举止,从宫墙建筑到名山大川等等。虽然这部经典创作的年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是,今天来读它仍然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让我既增长了知识,又明白了道理。
今天,我想从《千字文》中的第二部分有关“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以及《千字文》中关于做学问的语句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千字文》的第二部份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指出人要懂得孝顺父母,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人的一生短暂,应该活的精彩,应该让自己的人生没有污点,作一个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的人,同时还要莫以自己的长处笑话别人的短处,正所谓“己所不欲,莫施于人”,想想如果别人常常笑话你的缺点,你会有怎样的心情?所以做人还是应该厚道一点,这样才不失一个君子的作为.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告诉我们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在工作中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抛离。气节、正义、廉洁、谦让这些品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
?千字文》里有许多关于做学问的语句,对我有深深的启发。“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我记得读师范的时候曾有过这么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眼取之不尽的泉水。这泉水从何而来,我想与时俱进的学习、接受新知识,多读书、读好书,定能给我们注入这一眼泉水。学习是前进的动力,知识是自信的源泉。自信与人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成正比关系,因此,在平时加强知识的汲取是十分重要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读经典、强自信、同发展”读书活动中多读、多背,享受这些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让“读经典、强自信、同发展”这个读书活动能在我们的今后的工作中延续。
千字文读后感篇2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贴春联
贴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千字文读后感篇3
每年过春节时,总听到有人感慨:“这年味越来越淡了。”年味真的淡了吗?
其实只要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年味并非不浓。当你在除夕之夜听到“噼噼啪啪”响个不停的鞭炮声时,你一定感受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热闹;当你在走亲访友拜年时,看着家家户户门前的春联,你会感受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喜庆;当过年最后一天正月十五赏花灯时,你会感受到“东风夜放花千树”的欢快......这些场景,都散发着浓浓的年味。
年味也存在于过年时的生活习俗之中,比如贴春联、挂年画、放鞭炮、耍龙舞狮、守岁......还有一些看起来古怪的习俗,例如初一不倒垃圾,打碎了碗碟要说碎碎(岁岁)平安,“福”字要倒着贴等。这些习俗是中国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反映的是人们对新的一年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祈盼,也是一代代人对过年的记忆。
最有年味还是除夕夜的年夜饭。人们无论工作再忙、离家再远,也会在除夕前赶回家,全家团圆一起吃年夜饭。这是一年中最丰盛的宴席,鸡鸭鱼肉,各种美食应有尽有,全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吃过饭,春节联欢晚会就要开始了。大家坐在电视机前欣赏节目,欢声笑语在每家每户响起。除了很小的孩子和精力不济的老人,大家都会守岁到新年的钟声敲响,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除夕过后就是正月新年了。人们穿着新衣,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路上遇见相识的人也互祝“新年好”。最高兴的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了,因为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还有很多零食等礼物。虽然压岁钱最后大部分都被爸爸妈妈收去“存着交学费”了,但我们还是很高兴。过年期间街道很干净,路上车流少了,店铺大部分都放假关门了,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年味在大街小巷中飘荡。
新年的庆祝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满月未免有些遗憾。也许是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人们在元宵节要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晚上要从家里来到街上,逛花灯,猜灯谜,闹元宵。一轮明月挂在天上,花灯如繁星点点落在地上,天上人间交相辉映,炫彩夺目。年也就在元宵节热热闹闹的夜晚中过完了。
年过完了,年味也就慢慢散了。大人们又要去努力工作,孩子们又要去学校认真学习,更有那些要离家的游子泪眼婆娑地告别亲人,奔向远方。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烘托节日气氛的礼仪、符号和习俗终究会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让一些人觉得年味会越来越淡,但中国人向往团圆、期待新年美好的情感长久不会改变,这是我们民族的性格和文化认同,也是浓浓年味的源泉,因此年味不但不会消失而且未来还将更加醇厚。
千字文读后感篇4
?千字文》中有一段关于明朝文人袁仲和他邻居的故事,我看了以后感触颇多。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就是我读了千字文后明白的道理。由此,也让我想起了我和朋友之间的一桩往事。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杰。我们一起上学,一起打球,一起玩,关系非常好。有一次,在篮球场上,我和他为一点小事情闹得很不开心。从此以后,我们相互就疏远了。我曾想和他重归于好,但苦于没有机会。我也因此感到非常遗憾。
直到那天,看见他又在打球,我便走了过去,主动和他打招呼。他望了我一眼,没理我,顾自打球。那时的我多么希望我俩之间的不愉快没发生,他还会象先前一样,与我有说有笑啊!!可他始终没有吱声。正当我满怀失望准备离开时,突然,只听“哎呀”一声,我看见他一脸痛苦,倒在了地上。看得出来,是他的脚踝受伤了。我飞快地跑了过去,急忙把他扶了起来。看他伤得不是很重,我便把他送回了家里。他妈妈感激地对我说:“谢谢你!!”我说:“不用客气,我们是好朋友,应该的。”他听了我的话,真诚地说:“谢谢你,我以后也不会再跟你吵架了,我们做真正的好朋友吧!”当时,我的心里热乎乎的'。从此,在篮球场上,又能时常看到我们欢乐的身影了。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彼此去关爱和思考。这样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让生活变得更愉悦、更美好。
评语:作者通过他和朋友间的真实故事来诠释“相互间宽容与理解”的重要性。构思合理,行文流畅,自然切题。由此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真正的友谊经得起考验,也需要朋友间相互呵护。宽容可以让人生多点美好,少点遗憾。
千字文读后感篇5
在这部对话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详细地讨论了人性、政治、哲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后来的西方思想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以后的西方哲学,无论是继承柏拉图思想的,还是反对柏拉图思想的,都不可能绕过柏拉图的思想,尤其不能绕过《理想国》所表达的对人性和政治问题的深刻看法。 《理想国》通过苏格拉底与对手们的谈话,反复诘难来推理寻求正义的定义。在第一卷,柏拉图用苏格拉底知识助产术的问答法推翻了几种关于正义的定义:1.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2.正义就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3.正义是强者的利益;4.不正义比正义有利。这四种说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图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对于我们人生道路的选择有深刻的启示。针对第一种观点,他用不能将武器还给一位疯子朋友的例子反驳有债照还的正义说法,我们不能简单的按照常理来办事,应该考虑事情的结果是否会是不正义的,这种说法忽略了正义的真实本质,所以我们应在生活中多学习柏拉图的思想方式,考虑问题不光从本身的立场出发,不能简单照办,还要考虑我们的对象和事情的后果。针对第三种观点,柏拉图指出掌权的统治者有时也会犯错,制定出对自己不利而对被统治者有利的法规要被统治者执行,正义就变成了“弱者的利益”了。在此,柏拉图提出“在任何政府里,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所以,作为统治者应该为人民谋福利而不仅仅是考虑自己的利益。
柏拉图从国家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两方面对正义进行了讨论。他构建了一个正义的城邦,规定了一条总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他认为国家由统治者、被统治者和辅助者三部分组成,国家应有四种品质,分别是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在一个国家中,人数最少的那个部分和这个部分中的最小一部分,这些领导着和统治着他的人们所具有的知识才配称作智慧,具有这种知识的人总是最少数。柏拉图主张的勇敢是一种关于可怕事物和不可怕事物的符合法律精神的正确信念的完全保持的精神能力。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关于节制,在这里,有一点让我有深刻启示,他提到:“人的灵魂里面有一个好的部分和坏的部分,而所谓‘自己的主人’就是说较坏部分受天性较好部分的控制。这无无疑是一句称赞之词。当一个人由于坏的教养或者和坏人交往而使其较好的同时也是较小的那个部分受到较坏的同时也是较大的那个统治时,他便要受到谴责而被称为自己的努力和没有节制的人了„„”[2]这让我有些感触,我们时常提到要做自己的主人,而实际上我们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而我们要突破自己主宰自己,就应该深刻懂得节制,学会控制自己,让自己灵魂中较好的一部分控制较坏的从而主导自己,做到自身内秩序井然,成为自己的主人。在个人的正义方面,柏拉图认为,人的心灵有三部分组成:理性、欲望、激情。柏拉图主张个体灵魂的这三部分也应该是各行其是,保持和谐,这样的人方为正义的个体。这种内在的分工与和谐,不是外在的“各做各的事”,而是一种内在的和谐有序。「3」当整个国家得到非常和谐的发展时,各个阶级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当一个国家最最像一个人的时候,它是管理的最好的国家,而管理的最好的国家最像各部分痛痒相关的机体。 张竹明总结《理想国》的推理过程是一种逆向思维,即:“国家的大治取决于少数精英人物的主导作用,他们的主导作用又取决于理性在他们心灵里的主导作用;理性的主导作用又取决于它对善理念的把握;而善理念的把握又取决于辩证法的学习,归根到底国家的大治取决于正确的教育。”
千字文读后感篇6
终于把西游记看完了。这本书我看了很长时间,从暑假一直看到现在。看的这么慢的原因,一是我看的是原版,有87万字,而且带着文言文,看起来有点累;二是我看的断断续续,中间又看了不少其他书。老爸为此发过好几次火,觉得我也太不重视四大名著了。看完西游记,捧着厚厚的书,觉得很有成就感。
吴承恩真了不起,他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人们留下了一本千古名著。如果没有西游记,中国的文化会失去多少魅力呀,我们小朋友会失去多少欢笑呀。
唐僧师徒四人为了去西天拳,一路跋山涉水,斩妖除魔,花费了十四年,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取得了真经。他们虽然遇到了种.种困难,但终于坚持到底,取得了胜利。拳那么辛苦,他们还是完成了,我们在生活中也有许多难事,但只要像他们一样不懈努力,总会成功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呀。
我来说说唐僧师徒给我的印象。唐僧这个人目标明确,一心想着去西天拳,不管有多大困难,不管是美色诱惑还是荣华富贵,都不能动摇他拳的决心。但他辨别真假的本领太差,经常不听孙悟空劝,把妖怪当好人,最后差点被吃掉。不过,唐僧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每次被捉住,妖怪要么想着请客,要么想把另外三人抓全了再吃,最后什么也没吃着。要是我是妖怪,早就一口把唐僧吃掉了。还有,我有一个疑惑,唐僧肉真能延年益寿吗?既然没人吃过,这个结论是谁得出来的呢?
孙悟空是个英雄好汉,可谓智勇双全,一路保护唐僧西天拳,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他,拳是寸步难行。不过,我翻开书细细品味,发现孙悟空自身的本领并不是超级厉害,常常遇到妖怪就没办法。但他人缘不错,很会搬救兵。每次遇到厉害的妖精,就去请菩萨帮忙,实在不行再请如来佛亲自出动。孙悟空很喜欢捉弄猪八戒,他最爱看师弟出丑,猪八戒无可奈何,就常常挑拨师傅和孙悟空的关系,弄得孙悟空又得受“紧箍咒”的痛。
猪八戒最大的特点就是贪吃,他的胃口不是一般的大,在人家寺庙里用斋,一口就吞了几十碗饭,还要笼满两袖子馒头才肯上路,要是供他一月,寺庙大概就破产了。猪八戒长相不是一般的丑,人见人怕,他说以前在高老庄的时候,一次能吓死十来个人呢!不过,丑八戒在我们的心目中却是非常的可爱,这是因为猪八戒性格上有好多缺点,反而让我们觉得亲切、有趣。
沙和尚能吃苦耐劳,拳的一路上,都是他挑的重担子。打妖怪时,沙和尚一般都是留下来保护师傅的,只有缺人手的时候才会去帮忙,但沙和尚的武艺也不差,好歹也是卷帘大将嘛。沙和尚在这次拳途中,并没有孙悟空、猪八戒那么重要,但也缺不了他。
白龙马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如果是平常的马,根本吃不消这样的长途跋涉,只有他才能担此重任。有一回,孙悟空被师傅赶到花果山去了,猪八戒和沙和尚也被抓了。白龙马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变做倒酒的侍女,趁机刺杀妖王,可惜没有成功,还受了伤,白龙马在危难之时奋不顾身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看完西游记原著,爸爸推荐我看一本书——话说西游,这是一位叫张国风的大学教授写的西游记读后感,写了整整一本书呢,我也要好好研究研究人家是怎么评论西游记的。
千字文读后感篇7
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整天被关在皇宫里,很想出宫,但却不愿意嫁到匈奴去。管事的大臣很着急。这时,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她名叫王嫱,字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有慧识。于是元帝立刻吩咐大臣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亲。单于得到了这样年轻美丽的妻子,又高兴又激动。临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的时候,汉元帝看到她又美丽又端庄,可爱极了,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元帝回宫后,越想越懊恼,自己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会没发现呢?他叫人从画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才知道画像上的远不如本人动人。原来宫女进宫时,是由画工画了像,送给皇帝看,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毛延寿给宫女画像,宫女们要送给他礼物,这样他就会把人画得很美。王昭君对这种贪污勒索的行为不满意,不愿送礼物,所以毛延寿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画出来。为此,元帝极为恼怒,惩办了毛延寿。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
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60年。昭君死后葬在大青山,匈奴人为她修了坟墓,并奉为神仙。昭君墓即青冢。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在诗人的眼中,王昭君可能是悲伤的,但是不管怎么样,王昭君她是坚强的。她为了祖国,嫁给了匈奴人,一路上她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她无怨无悔,给汉朝和匈奴带来了60多年的和平。
这就是我敬佩的昭君。一个为了和平献身而无怨无悔的宫女,一个不求荣华、一心为民的女子。她虽然平凡,却努力为自己的家国做贡献;她不为儿女私情,顾全大局……即使一生的光阴过得不如意,但为了大汉她不得不如此。这样的精神是多么地可贵!我也想成为一个像昭君那样的人,一个发扬祖国精神,爱国爱民,一个为祖国做贡献的巾帼女子。她就是一个不凡的典范,我们对之敬佩不已。
五千年对于整个宏大的宇宙来说只是一瞬间,但对于人类,对于世世代代生息在地球的中华民族来说,已经算得上是一段悠久的历史了。让我们打开这历史的“时光机”,打开《上下五千年》,踏上历史的旅程,触摸五千年的文明脉搏,追溯历史的发展轨迹。来吧,让这历史的舞台下涌起一阵阵铺天盖地的掌声!
千字文读后感篇8
窗外,天空已不再碧蓝,只有几颗残星还不舍得离开;屋内,桌灯还未入眠,陪着我熬到九点。“呼——”我松了口气,终于“嚼”完了《朝花夕拾》。
刚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十分入迷,沉迷于它温暖、怜爱的、回忆旧事的文字,沉迷于它深藏不漏的讽刺,沉迷于它所记录的,各种习俗,故事传说。
这是鲁迅写过的,唯一一本散文集。主要内容是鲁迅儿时的珍贵回忆,它的文字生动优美,它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它的构思别具匠心。使我感触颇深,是《狗。猫。鼠》这篇文章中,写猫的片段。
“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读过这一片段的人都知道,这一段不仅是写鲁迅讨厌猫的理由,同时也讽刺了那些幸灾乐祸的人。当我读明白这段话的时候,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我是否也幸人之失?
当我找到答案时,我不禁冒了一身冷汗,因为我就与鲁迅所讽刺的人一样,我也喜欢幸灾乐祸。
上学期,我入选篮球校队,每天训练时,都有一个雷打不动的环节—一对一斗牛,输了,蹲跑半圈操场。这个环节里,我就像个终结者,我未尝败绩。而经常跟我对打的小陈,就十分悲惨,他每天都要接受蹲跑的洗礼。蹲跑有多难受?先不说跑,单说蹲,蹲的“美妙滋味”相信大家在祁巷都领会过了。再加上跑,该是多么酸爽!小陈的腰偏偏还不好,所以,他蹲跑时就像受了伤的的青蛙,每次看到他那狼狈的样子,我都忍不住捂嘴狂笑。
现在一想,我的心像被一道闪电击中似我,麻麻的,惭愧不已:我怎么和鲁迅讽刺的人一样了呢?幸人之失,乃小人之举,有失中华儿女的风范,乃是做人之大忌。我这一举动,岂不使我与那卑劣的猫变成同一类了?哦,我心里顿时如狂风席过大海,掀起一阵又一阵浪花,波澜起伏。脸热热的,鼻子酸酸的…
?左传·僖公四十年》里有这么一句话:“人有失蹄马有失足,或者背施无亲,幸宰不仁。”是啊,任何人都有失手的时候,这时,我们不应该幸灾乐祸,否则也许你是开心的,但被你嘲笑的人却是伤心的。这样不仅不会带来好处,还会因此而多一个仇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先尊敬别人,别人才会尊敬你,我们不能幸灾乐祸,应该给予人体谅。只有多一点尊敬,少一点嘲笑,才是一个中华儿女应有的样子。
品读《朝花夕拾》,或引你沉思,或给你启迪,或予人顿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读春风读后感8篇
★ 逛校园读后感8篇
★ 漫游翁读后感8篇
★ 芭蕉的读后感8篇
★ 根鸟读后感8篇
★ 野男孩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