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灵活应对突发情况,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写教案使教师能有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提升课堂的丰富性与趣味性,以下是白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夕阳画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夕阳画教案篇1
教学内容:
精读2—5自然段,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卡片
二、继续精读训练
1、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太阳已经西斜”的“西斜”是什么意思?“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的“刺眼”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3)第二句说了什么?
(4)第三句说了什么?“连绵起伏”是写西山的什么样子?
“披着夕阳的余辉照着连绵起伏的西山”而说“连绵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
(5)小结
师: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西斜的景象。
(6)齐读第二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
出示:太阳往下沉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师:这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加上“满慢地”?
为什么这一自然段开头要说这一句话?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这个句子结尾用了一个新的符号?
板书……(省略号)(领读)
“它圆圆的.脸涨红了”跟“它圆圆的、红红的”来比,你比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身边的云”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景色美不美?这样的美景是谁造的?这句当中哪一句表示“造成”的意思?
(4)小结: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慢慢往下沉时的景象。
(5)齐读第三自然段
3、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说明了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这时太阳已经看不到了,只看到什么?
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出示:
遥远的天边有一片灿烂的霞光。
齐读。比较:这两种说法哪一句好?为什么?
师:这句话把太阳说得多么可爱,谁能有感情的把它读一读?
(4)小结;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落山后的景象。
(5)齐读第四自然段
4、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头说“爷爷满面红光”这红光是从哪里来的?爷爷说“夕阳真美呀”,表示爷爷什么样的心情?
(3)有感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
这篇课文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象。你们读了有什么感受。
夕阳画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好课文。
[教学准备]投影及投影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认识绿线内只识不写的五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第一段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出示投影放大图,观察图上的太阳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它正往哪里走?
3、板书课题:23夕阳真美读题
4、小结图意,解题
5、质疑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帮助正音。
3、指名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挑选你认为写得最美的段读该大家听。)
5、逐个相机评价
6、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
7、交流。
8、同桌互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理解“日落”与“傍晚”的关系。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日落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傍芒蓝伏余
2、指名认读
3、生自学,交流识字方法。
4、口头组词。
5、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6、反馈写字情况。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另外五个生字,理解有绳子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多形式地复习生字和词语。
2、交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想哪一自然段你认为写的最美?(交流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段学习。)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有几句话?每句话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句
指名学生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后齐读第一句话。
(3)学习第二句
自由读,思考读懂了什么?
(4)学习第三句
生自由读,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是多么的壮观)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好这一句。
(5)小结并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3)四人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所描绘的.语言用自己的画笔在纸上画出来。
(4)齐读课文三、四两段,再一起评一评图画作品,看谁画得符合课文的描述。
(5)自由地、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
(6)指导背诵
座位上练背、指名背、齐背。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多美的夕阳啊,爷爷满面红光的望着奶奶说,生接读——夕阳真美啊!
2、自读课文,有什么不懂的提出?
3、指导朗读好。(读出爷爷奶奶的愉快心情)
三、熟读成诵
指导学生按夕阳“西斜—下沉—落山“的顺序练习背诵,先引背,分段背,再有感情地背,比赛背,从而达到成诵。
四、学习生字
1、认读:壮慢沉涨更
2、口头组词。
3、自学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4、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5、反馈写字情况。
五、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看日落,边看边讲,然后让学生把课文中没有描述到的景象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下来。
夕阳画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读背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小黑板。
课内:
抄写字词、说话、组词。
课外:
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上面的一课《秋游》,知道了秋天的景色很美,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是说太阳落山时天空景色很美。新课文题目是——
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解释题意
出示投影
1、图上的太阳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的?它正朝哪里走?
2、太阳周围的云有哪些颜色?
3、太阳下面的山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
由学生按以上顺序观察画面,认真组织语言,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结图意。
5、学习课题里的生字。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词语。
b、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c、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段指名读。
5、理清脉络,说说每段的意思。
6、谁来把5个自然段分成三部分。把意思概括一下。
四、精读训练
1、指名读第一段。
2、“日落”是什么意思?
3、这一段里的“傍晚”和“日落”两个词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4、为什么说“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而不说“我带着爷爷和奶奶去看日落”?
5、小结。
6、布置作业: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读课文
第二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西斜“是什么意思?“刺眼”是什么意思?
3、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4、第三句话写的是什么?请学生上台来画“连绵起伏的西山”?理解“余辉”的意思?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理解“壮丽”。
5、小结。齐读。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
去掉“慢慢”,体会意思有什么不同。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后面用了省略号?这里的“……脸”说的是什么?“身边的云”是什么意思?靠近太阳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这景象美不美?这样的美景是谁造成的?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齐读。
第四段
1、默读。
2、“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说明了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轻轻地走向……”?这时太阳已经看不到了,只看到什么?
4、小结。齐读。
齐读二、三、四段。
第五段
1、指名读。
2、爷爷脸上的“红光”是哪里来的?爷爷说的话说明了他的什么心情?感情读。
3、有感情地齐读。
三、总结
这篇课文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美景。你们读了有什么感受?
四、练习感情朗读。
第三课时
一、检查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读,教师相机指导
二、指导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掩书认真听。
2、教师指着板书内容,逐段引背,学生分段试背。
3、学生看板书内容,练习全文背诵。
4、指名试背。
5、同桌交互背。
6、齐背。
夕阳画教案篇4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上面的一课《秋游》,知道了秋天的景色很美,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是说太阳落山时天空景色很美。新课文题目是——
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解释题意
出示投影
1.图上的太阳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的?它正朝哪里走?
2.太阳周围的云有哪些颜色?
3.太阳下面的山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
4.由学生按以上顺序观察画面,认真组织语言,说说自己的感受。
5.小结图意。
6.学习课题里的生字。
四.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词语。
b.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c.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段指名读。
5.理清脉络,说说每段的意思。
6.谁来把5个自然段分成三部分。把意思概括一下。
五.精读训练
1.指名读第一段。
2.“日落”是什么意思?
3.这一段里的“傍晚”和“日落”两个词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4.为什么说“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而不说“我带着爷爷和奶奶去看日落”?
5.小结。
6.布置作业: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读课文
第二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西斜“是什么意思?“刺眼”是什么意思?
3.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4.第三句话写的是什么?请学生上台来画“连绵起伏的西山”?理解“余辉”的意思?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理解“壮丽”。
5.小结。齐读。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
去掉“慢慢”,体会意思有什么不同。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后面用了省略号?这里的“……脸”说的是什么?“身边的云”是什么意思?靠近太阳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这景象美不美?这样的美景是谁造成的?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齐读。
第四段
1.默读。
2.“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说明了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轻轻地走向……”?这时太阳已经看不到了,只看到什么?
4.小结。齐读。
齐读二、三、四段。
第五段
1.指名读。
2.爷爷脸上的“红光”是哪里来的?爷爷说的话说明了他的什么心情?感情读。
3.有感情地齐读。
三.总结
这篇课文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美景。你们读了有什么感受?
四.练习感情朗读。
第三课时
一.检查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读,教师相机指导
二.指导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掩书认真听。
2.教师指着板书内容,逐段引背,学生分段试背。
3.学生看板书内容,练习全文背诵。
4.指名试背。
5.同桌交互背。
6.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组词:
皮()主()夕()
披()往()多()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的天空()的云朵
()的太阳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
首先说说我的教学设计。这是一篇非常美的课文,也是积累文字的好材料。全文共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十分流畅。第一自然段较简单,学生知道(时间、人物、事件)就行。第二到四段是本文重点,是精彩部分。第二段我设计通过画画来理解“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余晖、深蓝、连绵起伏、壮丽”等词语。第三段让学生自主学习,问:下沉的太阳变得更美了,你从哪儿看出来?进行交流。第四段让学生读,他人点评好在哪儿?抓词语“更红、轻轻地、灿烂、遥远”等词语来反复诵读,从而理解,并让他们再次来画画。第五段抓句子“夕阳真美呀!”,反复诵读,理解爷爷话中的含义。最后让他们再赞一赞夕阳,回到课题,深化课题。
在教学需要的'情况下,我自制了幻灯片辅助教学。用直观、漂亮的图片和录象,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句子、课文内容。并用来指导背诵。
本课的一大特色,也是较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简笔画来理解词语,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能让学生对较陌生的夕阳西下能更直观易懂。这个设计我是在陆凤娟老师上过的《夕阳真美》中得到的一点提示与灵感。帮我较容易的处理好了这些难懂的词句。
随文学字是我的一点小尝试,效果一般吧。还是觉得放在后面会更好些。
上下来感觉不足的地方是:1、对第二段中的“披”字有所疏忽,应在山头用粉笔画上淡淡的颜色。2、要在课堂上留下3分钟左右让学生练习写字,这也是低年级的教学目标、重点。3、我自己觉得主线抓得还不是非常清晰。因为用了简笔画、课件等辅助教学,课堂上的思路会容易乱,不过效果和目的达到了,还算成功。
夕阳画教案篇5
一、导入、铺垫
1、师:(出示朝阳、夕阳美景)小朋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景色美吗?
2、师:老师要考考聪明的小朋友,你们发现图片有区别吗?
生:有的是太阳刚升起来的景色,有的是太阳快落山时的景色。
3、师:对呀,小朋友们很聪明的,一下子就看出来了。早晨刚升起来的太阳叫做“朝阳”。(出示词卡:朝阳,正音,贴黑板)傍晚快要落山回家的太阳就叫“夕阳”。( 出示词卡:夕阳,正音,贴黑板)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我”一起去欣赏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
二、学习第一小节
1、谁来读读第一小节?这段文字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人物、事情)
2、“带着”能换成“跟着”吗?
三、学习第二三四小节
1、夕阳西下的景色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样,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他特地画了三幅图,寄给我们欣赏呢!大家看!(出示三幅图)。
2、作者分别用了三个自然段写这三幅图的内容,你能找出对应的是哪三个自然段吗?打开书,读一读第2、3、4自然段,找一找。
3、交流:哪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内容?你能读一读吗?
4、唉呀,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好像把这三幅图的顺序排错了,是不是?那应该怎么排列?谁来帮帮我?
有道理,夕阳先是西斜,再慢慢地往下沉,最后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夕阳西下时的景色多美啊!如果能再加上优美的朗读,那就是锦上添花了。你愿意给这三幅图配音吗?要读出夕阳的美。先自己读一读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多读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了为止。
5、你最想给哪幅图配音?再读一读这一段吧!
6、下面我们按照夕阳下落的'顺序来给这三幅配音。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我们先给第一幅图配音。
谁来试试?指名读。
在这段文字里,你觉得哪里美?相机指导朗读:
(1)太阳
现在的太阳有什么变化吗?
“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中午时你看着太阳有什么感觉?(眼睛都睁不开了)对,那就叫(出示词卡:刺眼的光芒,就像有把刀要刺进眼睛一样,觉得很不舒服,读词)。现在光芒没有了,像个光焰柔和的灯笼。(出示图,对比)
你能把这种柔和的感觉读出来吗?个别读,(评价:你能把太阳的光芒再收点起来吗?)
女生齐读
(2)天空
天空是什么样的了?
“天空一片深蓝。”展开想象,天空一片深蓝,像什么?是啊,像大海那般广阔无垠,像大海那般碧蓝深邃。你能读出来吗?(评价:我好像看到了巨大的蓝宝石,真美呀!)
(3)西山
什么样的西山呢?(出示词卡:连绵起伏,读词)拿出你的手,跟着老师画一画,它们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绵延几十里,一眼望不到边,这就是——连绵起伏。读词,读得慢一些。
夕阳画教案篇6
?夕阳真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3课,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课题?指名读。(23夕阳真美)
2.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好这个课题。
3.看,这是上节课我们学过的优美的词语,你还记得吗? 出示两组词语
刺眼的 西山 灿烂的 光芒 遥远的 天边 连绵起伏的 霞光 先看这一列,谁会美美地读?
第二列大家也能读美吗?指名读。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些景物。接下来,我们来“连连看”,看看谁和谁能成为好朋友。小朋友,你们现在能通过朗读把意思读出来吗?
4、词语读好了,我们就可以随着小作者的爷爷和奶奶去看日落了。读——(第一自然段),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出示:傍晚,跟着 去看。
二、通读课文,品味夕阳的美
夕阳呀,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它总是在不停地变啊变,在落山的过程中它的位置和脸蛋都在发生着变化呢。翻开书,轻轻地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太阳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边读边把句子划一划。
交流:你从第一段中找到了哪个句子?逐行进行。(1).太阳已经西斜。板书:西斜(2).太阳慢慢地往下沉。板书:下沉(3).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板书:落山
过渡:夕阳的美啊就藏在这些变化当中,就藏在这些语言文字当中,让我们来细细地读一读,看一看夕阳究竟美在哪里呢?
三、学习第二段,感受“西斜美”。
1、我们先来欣赏第一幅美景——太阳西斜图。(媒体出来文字)学生自由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一下这幅美景。
2.小朋友,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太阳怎样了?(西斜)那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3、有没有小朋友注意过中午的太阳吗?看着中午时的太阳,什么感觉啊?(眼睛都睁不开了)对,那就叫“刺眼”
(出示图片)瞧,这西斜的太阳还刺眼吗?(不刺眼)是的,不再刺眼的光芒,这时的阳光让我们感觉很柔和。你能读出阳光的柔和吗?指导学生朗读柔柔地、美美地、慢慢地读。一起柔柔地读好此时的夕阳。
4、在这么柔和的夕阳下,天空又是怎样呢?指名说,相机出示:“天空一片深蓝。”让我们想象一下这一片深蓝的天空,像什么呢?(出示:天空一片深蓝,像。)真美啊,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
5、夕阳西斜下的西山又是怎样的美景呢? 出示:“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指名读
a、你读到了怎样的西山?点出“连绵起伏”,来,看看许老师这样画,对不对?(继续添画)这样呢?
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谁来读好这个词语?做动作读读这个词语。(师用手势演示帮助)看图说说连绵起伏的西山真雄伟啊。
b、师:哎呀,夕阳的余辉洒在了西山上,就像给它穿上了一件外衣,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呢?点红“披”。西山就像披着一件金光闪闪的衣服,这时候给你什么感觉呢?(美丽)此时,你最想用哪个词来赞美西山?指名说。点红“壮丽”,瞧,既雄伟又美丽,就叫——壮丽。(板书:壮丽)
指名读该词。把“壮丽”送到句子里,谁也能读好的?
6、夕阳西斜时,太阳美,天空美,西山美,小朋友的朗读也很美!现在让我们用优美的朗读边读边想象夕阳西斜的美景吧!齐读第2自然段。
7、此时的美景让我们赞叹不已,那我们想不想把它留在心中呢?让我们轻轻地读一读,记一记。
8.背诵:你能不看书,把美美的西斜图介绍一下。边读边想象这幅美景。配乐背诵。出示:太阳已经(),收起了()。天空()。连绵起伏的(),披着(),显得()。
真是美不胜收呀,我们都陶醉了,这样壮丽的景色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说——夕阳真美!(齐读课题)
四、学习第三段,感受下沉美。
过渡:太阳西斜时,景色多么壮丽呀!接着,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夕阳是慢慢地下沉的,我们也要读得慢一些。再读。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太阳下沉的画面吧。指名读第三段,边读边想,你又从哪里读出了夕阳的美?
1、出示第二句话。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读,看看太阳的脸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出示句子:“圆圆的脸涨红了”
小朋友,你在什么时候涨红过脸啊?(害羞、高兴……)
太阳的脸涨红了,就像小朋友们的脸蛋一样,红扑扑的,圆圆的,多可爱啊!指名读。
2、太阳不仅自己在不断变化,也给身边的云彩带来了变化呢,你看,引读:“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点击各种颜色)
就染成这些颜色吗?指名说。颜色真是丰富啊?这么多的颜色你是从句子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这么多的颜色都藏在这个省略号里了呀!小朋友的想象真是丰富呀。你能读好这么多的颜色吗?(板书: 多彩)
颜色这么多,这么美,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把它们都说进去呢?(五颜六色)媒体出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五光十色、万紫千红 齐读
这么优美的词语,请小朋友选择一个自己喜欢写在这一小节的边上。看谁写得又好又快。
3、夕阳把云朵染成了这么多的颜色,就让我们通过朗读一起走进这缤纷的云彩中.。女生读,说:真是五颜六色!
男生读,说:“真是五彩缤纷!” 齐读,说: “真是万紫千红!”
小结:夕阳是一位画家,它把身边的云染得如此美,让人看也看不够,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课文,想象一下这幅多彩的下沉图吧!齐读这一段。
可爱的夕阳,多彩的云朵,让我们忍不住想说:“夕阳真美!”。
五、学习第四段,感受落山美
1、小朋友们,当我们痴痴地欣赏着绚丽多彩的云朵时,太阳的脸又变了,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指名读第四节。
2、太阳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呀?读第一句。
3、此时它的位置又发生了变化,在跟我们小朋友说再见了,它移到山背后,它走得怎样?(红色显示轻轻地)
4、夕阳虽然和我们说再见了,但是还把美丽留在天边。他留下了什么呢?图片辅助理解“灿烂”:瞧,画面的霞光给你什么感觉?像这么明亮、耀眼,这就是灿烂。(板书:灿烂)愿意用你的朗读描绘出这片灿烂的霞光吗?指名读。“灿烂的霞光”。
5、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片灿烂地霞光,把它们留在身边。齐读第4节。听到大家读得这么认真,老师知道,你们都想说:夕阳真美!(读课题)
6、让我们用再来一起感受夕阳壮丽的西斜图、多彩的下沉图和灿烂的落山图吧,朗读三个自然段。
六、学习第五段,总结点题
1、夕阳不仅染红了天边,也映红了爷爷的脸庞,照得爷爷满面红光,点红“满面红光”。读读词语:满面红光。爷爷多么高兴啊!牵着小孙孙的手,在奶奶的陪伴下看日落,此时此刻,爷爷一定觉得怎样?(很幸福!)他一定陶醉了,难怪他会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
2、此时,奶奶会说-----夕阳真美
文中的小作者会说----夕阳真美 我们也会由衷的发出赞叹----夕阳真美
七、教学生字
小朋友,看,太阳公公落山前给我们留下了两个生字,它说,假如我们能写好这两个字,明天的它一定更加美丽!
1、出示:沉、壮、让学生读一读,说说结构,我们在写时要注意些什么?(左窄右宽)
2、先看“沉”字。说说怎么来写。
师生一起书空,看老师写一写,生描红,检查姿势。
3、教学“壮”,这里有个新的部首“将字旁”,壮左边是个将字旁,右边是个士兵的士。(将军走在前,士兵跟在后)小手伸出来,一起写一写。写时注意些什么?师范写,生描红,临写。播放音乐。
4、反馈。投影学生的字,指名评价。
八、作业安排
1、用一边想一边背的方法记忆一下夕阳在下沉和落山时的美景。
2、找时间陪爷爷奶奶一起欣赏夕阳西下的美景。板书设计:
23夕 阳 真 美
西斜 壮丽 下沉 多彩 落山 灿烂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爱国教育教案6篇
★ 政治教案模板6篇
★ 草原,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