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记录下在生活中得到的启发,我们在写心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没有重点,下面是白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讲故事狼来身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讲故事狼来身心得体会篇1
大洋险峻偏僻,交通闭塞,山高林茂,易守难攻。自1930年以来,为抵抗外敌、维护统一,在根本上摆脱“火笼当棉袄、竹篾当灯照,苦叶菜吃到老”的苦难生活,大洋镇百姓纷纷走上革命的道路,进而让大洋成为了共产党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在那段红色时光,涌现了不可枚举的英雄人物和革命事迹,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牢记使命、奋勇前行。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大洋镇从未停止过步伐。
一、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就要学习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但是在那段革命时光里,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甚至于生命都朝不保夕。但是条件未成,革命现行,即使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没有军队,百姓自发上阵;没有食物,就以树皮充饥;没有枪支,就以守为攻。长期以来,这种首创精神融入进大洋人的骨血里,也为后来的大洋水库建设打下了根基。
几乎全缙云人都识得大洋有座水库,以防洪为主,兼具发电、灌溉、供水等功能,水质清澈,游鱼可见,水波粼粼,是难得的避暑胜地。但是对于大洋水库的建设史,却鲜少人知道。在如此挺拔的高山,去修一座水库,去建一座防洪堤,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几乎是一项难如登天的工程。但是,大洋人做到了。忠于人民的领导、苦干廉洁的干部、淳朴能干的百姓,组建成一支建设队伍,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政下,早出晚归,无人叫苦。没有物资供给,就集思广益、就地取材,捡铁钉、挖石块,掘泥土,再远的村落,积少成多;没有运输工具,就用人力填补,运泥土、挑重担、拉满车,干部带头,民工争先,蜿蜒成一条火龙;没有防冻设备,就用人心共暖,家家户户献棉被,严严实实盖大坝,坚决不影响工程进度。黑白的纪录片上,每个人的笑脸却是那么明亮,这种敢于想、敢于拼、敢于做的首创精神也凝聚成了大洋水库建设中的另一份财富。
二、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就要发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在革命中,考验无时无刻不存在。面对生命的压迫,有人选择了奋起;面对叛国的诱惑,有人选择了忠诚;面对无尽的战火,有人选择了坚定。1935年正遇全国革命低潮时期,红军挺进师来到浙西南,在粟裕、刘英率领下,他们坚定信念,以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建立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在短短三年里由小变大,将星星之火燎原到整个丽水。时代更替,在高速发展的现下,这一份奋斗精神仍然是“丽水之干”最有力的保障。
自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拉开帷幕,大洋镇的全镇干部及百姓,牢记“大洋水库”精神,用心用情用力去实现这个寄托着库区和全县人民的“世纪之梦”。大洋镇作为“主战场”,一方面苦心谋划、不懈争取、坚守信念,不断推进前期的项目审批环节;另一方面振奋精神、众志成城、分秒必争,全体打好征地移民安置攻坚战。“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改变了大洋交通条件,促进了旅游发展,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就要坚持持续发展、绿色先行的“两山”精神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主席在总结抗战初期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浙西南”革命作为红色革命的缩影,“咬定青山不放松”,在风雨如磐的岁月,打出了一条浴血奋战之路。革命尚且如此,发展决不能草率。打仗之时,我们见证过红军长征,经历了农村包围城市,坚持“留得青山在”的原则。发展当下,丽水也同样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以可持续发展观,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大洋镇作为典型的高山乡镇代表,经济发展曾一度受到极大的局限,单一的农作环境、古板的销售渠道、落后的生产设备,都使“乡村振兴”变得遥不可及。但是守卫这一方绿土并不意味着只吃老本,贯彻“两山”理论更不是指不发展。近两年,大洋镇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主抓手,以“六边三化三美”“五清”“三改一拆”作为突破口,以“美丽乡村”作为落脚点,关注群众身边的“脏乱差”,了解群众的需求,倾听群众的心声,实行“厕所革命”“庭院整治”“六乱整治”“镇貌变脸”等行动,推进全域整治,成功提升了大洋“硬环境”。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在一番洗礼后,大洋镇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开始了项目建设的热潮,并在“高山清凉小镇,云中石韵家园”的理念下,引起在外游子的浓厚乡愁,纷纷返回故土进行创业投资。于是,人闹了,村富了,山美了。
讲故事狼来身心得体会篇2
2020是中国的庚子年,庚子年在老一辈口中就是不太平的年份。擅长观测的先辈们很早就发现每当年份运行到庚子这一年,自然灾害变多,突发事件频频。因此民间就把庚子年称为庚子大坎。但是在这庚子大坎中,更展现出了中国人,中国英雄的气概。
2020新年伊始,一场疫情突如其来,来势汹汹,令人始料不及。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民战争打响;为了对抗疫情,武汉封城,全国各地的高速多处都被封。然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援助接踵而至,各地的捐款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各地的医疗力量从四面八方涌向武汉——疫情最危险的地方,与疫情相争,与死神相抗。更有八十三岁高龄的钟南山教授勇赴医疗前线。在其中,有一种情怀,叫钟南山精神;有一种崇高,叫生命守护;有一种宗旨,叫救治患者;有一种前行,叫疫情中的逆行者;有一座高山,叫雷神山火神山。除此以外,各省也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人类共同的危难中,任何的偏见、分歧都烟消云散,日本送来援助物资,希望中国早日控制住疫情。
一样的庚子年,不一样的年代。一个又一个甲子,在历史的浪潮里翻涌迭起,浪花冲击着磨难。2020,站在苦难的庚子门槛,中国人民悲伤却不绝望,仍能自信地说,我们要打败庚子魔咒,重启2020。自信来自于时代,立足于新时代,我们比历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0,一个中国人期盼已久的数字。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猝不及防与新冠状病毒肆虐狭路相逢的一年。我们现在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山到半坡路更陡的时刻,是一个愈进愈险,不进则退却又不得不进的时刻。相信,我们更会同心同德,战胜困境,战胜病毒。
作为大学生,生于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扛起应抗的责任,来者不拒,勇者无敌,我们坚信这场战役,我们一定胜,我们一定胜!
讲故事狼来身心得体会篇3
暑假闲来没事,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中国民间故事》,才看了几页,就被深深吸引了……
民间故事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我最喜欢看里面的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其中关于郭子仪的一则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内容讲的是:唐明皇贪恋杨贵妃的美色而不理朝政,导致安禄山叛乱,郭子仪领命出征,出征前他为了鼓舞士气,向唐明皇要杨贵妃跳舞的帐子---芙蓉帐,唐明皇很不情愿的把芙蓉帐交出来,谁知郭子仪为了警告唐明皇当众撕毁芙蓉帐后才率兵出征,他的行为得到了老百姓的赞颂,所以他的故事才能流传。我非常敬佩郭子仪能为国担忧的高尚情操。
书中还讲到了很多民间笑话,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改春联》,讲的是:一位地主,胸无点墨还假装斯文。在春节前夕,他请来教书先生帮他写春联,春联写的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地主看了后说不好,觉得不能人人增寿,让先生改成“娘增寿”,先生说:“对联讲究对仗,上联改了,下联也得改。”,地主不懂就让先生改,自己走了,先生一想,把对联改好了。除夕夜时,地主把对联贴在门上,来往行人无不捧腹大笑,原来对联改成了“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这则故事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讽刺了那些瞧不起人的达官贵人,不学无术还自以为是,抒发了老百姓对这种人的憎恨。
读了《中国民间故事》,使我了解了中华五前年的许多民间故事,令我爱不释手!
讲故事狼来身心得体会篇4
这学期,我读了《大禹治水》这个故事,故事讲得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的洪水,大禹从以往治水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改变了赌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了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读完《大禹治水》这个故事,使我深深懂得了许多道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勤奋、刻苦,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所以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用自己的智慧报效社会,报效祖国。
我觉得大禹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大禹在十三年治水的过程吃苦受累,受尽艰辛劳苦。在学习上,我要学习大禹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再苦再累也不能半途而废。学习只有一心一意,不畏劳苦,才能更上一层楼
一是:大禹在十三年治水的过程胼手胝足、栉风沐雨形象地记下了当年治水吃苦受累,艰辛劳苦的情景。在学习上,我要学习大禹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再苦再累也不能半途而废。学习只有一心一意,不畏劳苦,才能更上一层楼。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心里装着老百姓。洪水不治好,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中,自己不能有一丝放松。他这种公而忘私的品德,让我感慨万千。啊!古人有如此可贵的奉献精神,而我们为什么没有呢?在做值日时,我们推来推去,不愿意自己多做一点,我觉得很惭愧。读了大禹治水使我懂得了人活着不应该只为了自己,也应该为大家,为集体着想,大禹可以牺牲自己,我们还可以怕脏,怕累吗?
讲故事狼来身心得体会篇5
十七年前,我是躲在父母身后的90后;研究生毕业,我是选择到基层成为一名组工干部的90后;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是在“疫”线坚守和成长的90后。
“疫”线有我,集结出征
春节是团圆的时刻,是母亲每年最盼望的节日。今年春节有些“特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大家的心,大年初一,虽然没有往年走亲访友那么热闹,但一家人安安静静待在一起就是新年。下午四点,当一家人正在边收看疫情防控视频边包饺子时,我收到了单位停休的通知,同时收到停休通知的还有作为医护人员的妹妹。母亲没有反对,也没有挽留,只是说:“下次回来,咱们去拍张全家福。”
在母亲眼里已经二十六岁的我永远是个孩子,临走时硬塞给我一份压岁钱,母亲说压岁钱有祈求平安的寓意,从我踏出家门起,母亲怀着不安的心情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而我和无数90后一样,毅然奔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疫”无反顾,携手同行
回到单位我发现,当我能够和家人一起踏踏实实地吃顿年夜饭时,她却没能吃上一顿安稳饭,她是我的同事,她是我身边的榜样,她是挺在前面的逆行者,她是深耕基层二十多年的老组工人。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她主动放弃休息,坚守岗位,协调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及时开展疫情防控,她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组工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也为我做出最好的示范。
当抗疫集结号吹响,我们单位所有组工干部没有却步、没有抱怨,大家迅速集结,踊跃投身抗疫工作,至今已连续奋战二十多天,却没有一个人主动提出过休息。我们知道,作为组工干部就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时刻豁得出去,现在我们又多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抗疫基层工作者。一分一秒在文字和数据间流过,在这场战役中,我们在与时间作斗争,工作事务越来越多,休息时间越来越少,但是当看到抗疫防线越来越坚固时,大家心里也越来越踏实。
“疫”战到底,奋勇冲锋
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增强村队、社区防控力量,我作为乡镇下派干部的一员,来到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我看到社区工作者们用平凡的背影绘就了疫线靓丽的风景。我所在社区的党支部书记,被称为“钢铁侠”的80后巾帼,尽管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还是把自己牢牢地钉在了疫线,拖着植入了6个钢钉的身体与疫情展开赛跑。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工作者们怀揣着“疫情不退,我们不休”的信念,团结一致、各尽其责,积极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没有特殊的装备,只有一个口罩,他们也没有钢筋铁骨,只凭着一颗责任心,为上千户居民保驾护航。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脸上留下痕迹,脚下沾满泥土,眼中却始终闪烁光芒!
在忙忙碌碌中,我与社区工作者们已经一起奋战了20天,我们在阵风可达七级的室外全天执勤,在零下六度的寒冷天气里清扫冰雪,每天为进出小区的居民测量体温,用早已经冻得失去知觉的双手登记信息……但是每当想起居民说“看到你们在,我们很安心”时,我们便能感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当听到居民说“你们辛苦了”时,大家一整天的疲累就消失了。
“疫”路有爱,共待花??
在这场战“疫”中,传递着爱和温暖。当宝贵的物资送到社区,社区工作者不舍得打开,赶紧把暖贴拿给全天在室外值守的安保人员,被冻得耳朵通红的保安大哥却也不肯打开使用,当我们问他天气这么冷为什么不肯使用时,他笑着说:“我想把暖贴留给晚上值守的人,我知道晚上更冷。”听到这里,大家鼻子一酸,眼泪又在眼窝里开始打转。随后,镇里下派的包社区干部自费一千多元,为大家买来充足的暖贴,只希望能为寒风中的抗疫战友送去一丝温暖。在参与社区抗疫工作时,我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有位居民让保安大哥转交给我一个手工编织的红色手链,这让我忍不住想起总为我钩织物件的母亲。原来,当我们坚守疫线时,不只远方的亲人为我们牵肠挂肚,还有连姓名都不知道的陌生人也在关心关爱着我们。
在这场战“疫”中,每个人都在散发光热。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居民们遵守规定、主动配合,积极报名参与志愿者活动,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热心的居民还为我们送来了很多物资,一瓶酒精、六个口罩、一箱手套、一壶热水、四个苹果、四盒草莓……居民们用点滴温暖汇成爱的汪洋,每个举动都让我们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信心倍增、充满力量。
在这场战“疫”中,我们众志成城,用心铸就钢铁长城;我们同舟共济,用爱凝聚磅礴力量;我们坚定前行,定能迎来春暖花开!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宅故事演讲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