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应该会写心得体会吧,为了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心得体会就是将人生经历中的领悟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材料,以下是白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感动中国人物2023心得8篇,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人物2023心得篇1
一年一届的感动中国是我必看的节目,我想感动中国的目的在于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彰显为人民服务,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带动社会和谐风气,为全国人民做出榜样。每次看感动中国就是想感受一下祖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以提高自己的精神文明。
2015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美教师朱敏才与孙丽娜夫妇。身为外交官的朱敏才退休后本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但夫妇二人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支教。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们都矢志不渝的在贵州支教,一坚持就是九年。然而长期劳累的朱老师倒下了,尽管抢救成功,身体依然很虚弱,即使躺在病床上依然心系学生。而孙老师右眼已完全失明,但两人说只要还能走得动就会坚持支教。
他们走过了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打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意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我也感动了中国,同时让我明白了那句话——不要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而是要当作事业来奋斗。朱敏才夫妇就在矢志不渝的坚守在贵州山区,为教育事业不断的奋斗。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名教师学习,虽然我们可能不会像他们那样无私,但至少我们要对每一个学生都尽心尽力,竭尽自己的全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不让我们的青春留有遗憾。
说实话,一开始我并不喜欢教师这个工作,填高考志愿也是听从了父母的意愿。但是我发现我渐渐的喜欢上了这个职业,每天与孩子们斗智斗勇也是甚好的,只是有时候他们不学习也甚是让人生气。所以我就要和我的导师好好学习如何培养学生,我正在前进的)(路上,未来还有很多问题正等待着我去解决,也有很多知识等待着我去学习。i am still on the path of improvement to quench my thirst for satisfaction!!希望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我们挥洒汗水的地方能有一个难忘而美好顶岗回忆。亲们,fighting!!
感动中国人物2023心得篇2
在前不久结束的雅加达亚运会,中国队可以说是战果累累,我们记得每一个运动员取得胜利的时候的样子,我想大家对于苏炳添应该不陌生吧!这个成为了许多次的亚洲第一人,一次比一次优秀,一次又一次让人对他刮目相看!每一次枪声响起,每一次的起跑,每一次咬着牙在跑道上不断加速,每一次冲破终点从嘴里长吐一口气,见证着他每一次的成长,谁都不是一出生就懂事,谁都不是一出生就带着某种天赋,上天给予我们的不足,是告诉我们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弥补,那样才会成就更加强大的自己。苏炳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逆袭的人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苏炳添是一个80后,看似成熟稳重的他,其实在初中的特别调皮,他不喜欢上课,更不喜欢做作业,就因为此事,还受了老师的惩罚,为了逃过惩罚,他报了学校的田径队,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逃避,让他在跑步方面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成为国人所称赞的年轻人。
经常好动的他在一次比赛中,跑出了11.72的好成绩,这对于一个小孩子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正因为这一跑,他被中山市体校的老师发现了,从此他进入了一个正规的训练课程。进入正规训练的苏炳添成绩不断的提高,跑进了10秒之内,成为亚洲第一个人,黄种人在体质上与黑种人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我们大家心里,黑种人的耐力强体质好,田径赛场上黑种人的天下,但是29岁的苏炳添告诉我们,田径成绩的好坏与体质无关,但是与努力成正比,事实上正是他说的,努力是克服所有困难和障碍的最好方法。
本次亚运会的第一名,正好填补了他在各项大赛中的空白,为他的事业又添上了重要的一笔,更增强了国人对田径这个项目上的信心,也是为许多后辈做了榜样。母校暨南大学与苏炳添达成协议,让他回到学校做副教授,我们想想,从一个爱逃课,不写作业,各种调皮的事都做,到如今的副教授,说实话,不羡慕是假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努力才会成就自己,越努力越幸运,所谓幸运都是通过自己换取而来的,从未有天上掉馅饼的说法,这些说法都是空虚有的,人的一生要有许多目标,我们通过实现目标的过程来提升自己,发现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夏天我们要感谢这个大男孩,因为他让我们这个夏天格外清凉,因为他的努力让我们震惊,他的逆袭让全世界人肃然起敬,希望他在以后的路途上继续强大!继续勇往直前,续写传奇人生!
感动中国人物2023心得篇3
如果说生命是一支常开不败的花,那么勇敢就是给予他力量傲然绽放的泥土,如果是生命是一曲经久未衰的歌,那么勇敢就是蕴涵其动人心弦的情感;如果说生命是一盏昼夜不灭的长明灯,那么勇敢就是支持它尽情燃灯的灯油。
世界变化万千,我们要学习和勇敢的面对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要怀着良心,举着正义的火把,勇敢的面对一切,无惧任何挑战。
只有手持良心的宝剑,勇敢的面对过去,才能在事实的考验面前问心无愧,有一位日本老人用自己大半生的光阴不懈的的追问着日本侵华的罪行,他勇敢的态度,促进了他人格的升华。浩浩青史,浓缩了几百多年的历史的希望,面对过去的我们要以良知的力量勇敢的战胜它。
只有打开自已的潜能,才能勇敢的面对未来,才能无惧一切未知。一名年轻人在夜晚去拜访一位知识人。他跌跌地走进了一片土地,来到了知识人的住处。第2天一早,知识人指前面那块土地告诉他,那是一块?若不小心,就可能丧命。年轻人大惊,不敢向前走一步。有些事在不清楚他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面对未来,我么要用无限的潜能挑战他的未知。
只有凝结浩然正气,勇敢面对现在,才能在未来淡然回首。在一个强大的集团,一张深不可测的网面前,刘珠威,一个如水般的人,毅然化身为正义的冰刀,坚持这场强弱悬殊的战争。有词曰:“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他用自己的正气,在历史上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泰格尔说过:“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去勇敢的面对一切吧,哪怕是沐浴风雨,哪怕是风雨兼程。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感动中国人物2023心得篇4
今天是一星期一度的法制课,太喜欢上了,终于能让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今天老班到班里表情很严肃,好像要举行什么隆重的事情似的,果不其然,老师打开立体机,大屏幕上显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吼……”这个歌声好熟悉呀!汶川大地震中,这个歌声响过……
开始了,主持人宣布颁奖典礼正式开始,开始以后,我还在写作业,就是随便看看,后来,第一位老科学家钱伟长与钱学森齐名讲述了他这几十年,从考到清华大学,而又放弃上清华的行为,去探救国的方法,让我感到惭愧,来面对这样一位老科学家,应给予最真挚的敬意,我竟然还在写作业,真是悲哀,老人家讲述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与三钱的研究的情况。虽然他已不幸长逝了,但他的忠精报国的精神让人感到无限敬佩,虽然他的儿子已白发苍苍,但他这种精神不会消失的。
一位位感动着我们的人物出现,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东林,他呀,是出于农民工头,在腊月二十九那天,为了让农民工拿到回家过年的钱,冒着大雪在公路行驶,最后发生车祸,妻子和儿子都在这场车祸中不幸去世,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自己,诚信在自己眼里到底算什么!必须要严以律己,才能取得成功。
面对这一场场用鲜血和眼泪换来的感动,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报答父母,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感动中国人物2023心得篇5
据央视新闻,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举行,记录片《无穷之路》的主创、香港媒体人陈贝儿获奖。以下为组委会授予陈贝儿的颁奖词: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陈贝儿
随后,陈贝儿在个人微博上对自己获得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一事进行了回应:
感恩!很荣幸获颁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作为媒体人,通过镜头传递真实故事是我的份内事。很难得有机会拍到《无穷之路》这部纪录片,见证并展示了祖国脱贫攻坚的成果,传递正能量给观众。未来将继续用心说好中国故事。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感动!
2021年,一部反映全国脱贫攻坚题材的纪录片《无穷之路》火了,豆瓣评分9.5,片子的主创是香港的媒体人陈贝儿。
出发前,她看到许多西方媒体对中国脱贫成功的质疑。在采访中,陈贝儿说,她觉得作为一个媒体人,真的不可以只看人家的报道就信以为真。她是真的要亲身去看、去听。
陈贝儿出生在香港,生长在温哥华,一直生活在繁华都市的她对贫穷没有什么概念,对去脱贫地区的艰辛是她未尝预料的。
为了拍摄悬崖村易地扶贫搬迁的原因,陈贝儿两次攀爬天梯上悬崖村,来回共一万多级,每次花费十几个小时,累得脚软不说,有恐高症的她身体一度抖到不行,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去怒江拍摄交通扶贫时,陈贝儿不顾危险,亲身体验了过去百姓过江用的溜索。
一路走来,对于西方媒体的质疑,贝儿也有了自己的认知与看法。
采访中,陈贝儿表示,在拍摄之前就看过一些外媒的报道,说那些村民搬到安置房之后很不习惯,配套又不好,但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不是这样的。她说,她真的非常震撼,从这一点她就看到,国家是很大手笔,也不惜代价的,国家为了脱贫的决心是非常强大。
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全面详实地见证了中国的脱贫之路。
这段经历也给了陈贝儿很大的震撼,她说,在采访的过程当中,她碰到了很多很了不起的人,他们给她很大的力量。他们碰到困难时候的那种坚持,跟他们要生存下去的那种生命力是非常非常强的。脱贫的工程比联合国早10年完成,这是因为我们当中有很多无名英雄。
?无穷之路》播出之后,出乎陈贝儿的意料,不仅内地观众赞誉不绝,香港观众也好评如潮。
陈贝儿说,很多香港观众朋友给她留言,他们都说看得很感动,因为这个节目他们也都知道了现在国家发生的变化,这给了她莫大的鼓励。
感动中国人物2023心得篇6
3人航天员小组中,首次执行飞天任务的航天员汤洪波是湘潭县人,他也成为湖南飞天第一人。
我喜欢听飞机起飞的时候发动机发出那种轰鸣声,也喜欢开着飞机在云层里面钻来钻去,这种直插云霄的感觉,感觉很惬意。汤洪波说。
当年从航校毕业后,汤洪波直接去了新疆,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在新疆,经过8年的飞行训练后,他凭借出色的成绩,成为飞行大队的大队长,安全飞行1159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经过层层选拔,汤洪波成为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
进入航天员大队后,他一直坚持各种训练,为飞行做准备。
现在汤洪波办公室里最醒目的位置,还摆放着他当空军飞行员时戴的头盔,它记载着汤洪波曾是一名优秀空军飞行员的经历。转做航天员的这些年,汤洪波虽然没有飞,却在时刻准备着。其间,汤洪波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坐转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时狭小环境剥夺睡眠训练,等等。每次,他都咬牙坚持,努力去克服,最终通过了一项项训练。
他始终坚信,这是他厚积薄发为空间站建设作贡献,贡献自己力量的时候。
2021年6月17日,机会终于来了。历经11年磨砺,已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的汤洪波,带着他的飞天梦想,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奔向苍穹。
6月18日7点20分,通过视频画面可以看到,天和舱内有几个包裹已经从原来的固定位置被拆解出来,呈飘浮状态,航天员汤洪波手持一把电动螺丝刀,在拧螺丝;在他旁边,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互相配合进行工作。
此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从开舱门到航天员回到核心舱,一共用时6小时47分钟,远长于第一次在2008年实施的出舱活动时间。3名航天员有明确分工。
出舱的两名航天员,一人要为机械臂安装上臂支架,包括脚限位器、工具台等,随后借助机械臂进行移动。另一名航天员借助舱壁上安装的扶手,爬行一段距离到作业点进行辅助工作,其间还要进行一次应急返回验证。
此次出舱活动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舱外全景摄像机的抬升。
两名航天员出舱过程中,舱内航天员需要对机械臂进行操作,虽然地面人员也可以对机械臂进行大范围转移,但在有航天员站在机械臂上的时候,舱内航天员可以更直观地对机械臂位置进行观察,更能与舱外航天员进行直接交流。
通过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出舱能力、应急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验证,特别是在舱外进行长时间工作,人与装备的结合为后续航天员对空间站进行维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感动中国人物2023心得篇7
陈睿澜的偶像是小鹿纯子,这是《排球女将》中的角色,由日本女演员荒木由美子扮演。这部电视剧在80年代曾经在中国带来巨大的反响。
80年代也是中国女排的黄金时期之一,1981年的世界杯冠军开启了中国女排辉煌的“五连冠”时期,“女排精神”在这一时期逐渐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波荡开来,它跨越的行业分割,成为了当时中国女性的一面精神旗帜。
而现在,在40年过后,“女排精神”又跨越了代际的隔阂,涌向了00后的陈睿澜。
前不久,陈睿澜看了即将上映的电影《中国女排》的预告片,感动之余一种自豪感也油然而生,因为她也是一名女排队员,她相信自己也会是“女排精神”的传承者。
在国青集训时,陈睿澜更近更深刻的了解了郎导(中国国家女排教练郎平)她们那一代中国女排如何在简陋的竹棚馆里摸爬滚打、艰苦磨炼的。老一辈女排运动员在那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五连冠,成就了中国女排自强不息、永不放弃,敢于拼搏的“女排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陈睿澜在代表国青比赛时,每当穿上印着中国两个字的队服,在雄壮的国歌声中登场时,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就让她浑身充满了坚定的力量。
她非常重视现在的每一次训练,她会因为持续练习的一个动作有突破高兴地张开双臂在场地奔跑,她觉得当下更加重要的是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陈睿澜未来希望自己可以快快的成长,除了作为场上自由人应该掌握的各项技能,更要提高自己全面综合能力,与团队一起走向更高的领奖台。同时作为一个大学一年级的新生,训练之外还会集中精力投入学习中,完成大学所有的课程,顺利的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做一名排球场上的智者。
陈睿澜觉得女排这种团队运动对她心智的磨炼很有帮助,虽然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个性,团队运动的魅力就在于可以把一群性格各异的人融合在一起大家都相互取长补短,团队协作,不断磨合成为更加优秀强大的团体。
采访结束后,陈睿澜立刻回到队伍中认真训练,开始她每天的训练,在训练场地上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格外认真。
感动中国人物2023心得篇8
今天,我观看了《20__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视频,张桂梅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载,带着1800多名大山女孩儿与命运“叫板”,帮助她们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用实际行动书写“燃灯”担当,不愧为“时代楷模”。
当前,项项任务“压肩烫手”,特别需要张桂梅似“桂”如“梅”般忠诚、奉献、纯粹的干部,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中擦亮底色、永葆本色、抛光润色。
擦亮底色,坚守初心、对党忠诚。从1998年4月,她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入党20多年来,她始终爱党、护党,忠诚于党。她反复说:“你们可以说某个干部不行,但绝不可以说共产党不好,如果没有共产党,哪儿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样一句话,她讲了22年,不知有多少遍,她说还要继续讲下去。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绝对忠诚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要求,既看政治态度更看实际行动,必须落实到一言一行、体现在一点一滴、贯穿于一生一世,始终像张桂梅那般,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擦亮对党忠诚、对党感恩、对党信赖的底色,永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初心。
永葆本色,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张桂梅同志坚守滇西贫困地区教育事业40多年,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秉持为民情怀,保持铸魂育人定力,用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实际行动践行“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真诚诺言,书写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忘身为国尘氛尽,荡产轻金粪土挥。”党员干部的身份是公职、公仆,职责是公务、公干,无私奉献是党员干部靓丽的本色。坚持像张桂梅那般,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处世态度和最高追求、最高目标,淡泊名利、一心为民,以无私树立正气,维护好党员干部的公仆形象,用真情凝聚人心,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抛光润色,坚韧纯粹、执着追求。张桂梅高洁坚韧、不畏艰难。哪怕摔断过肋骨、迷过路、发过高烧、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她也坚持走访学生,持续了11年,覆盖学生1345人,行程近11万公里,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基层教育工作的责任和担当,用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干事品格为贫困山区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当前,疫情反弹风险较大、脱贫攻坚收官在即、改革攻坚任务艰巨。当敢于像张桂梅那般,扎根基层一线,向改革攻坚中的“硬骨头”叫板,敢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烫手山芋”,以“我不担当与阿谁”的追求和担当,创造卓越的成绩书写时代“答卷”,展现时代担当。
榜样是一种力量,是一面旗帜,更是一座灯塔。把张桂梅同志作为学习的榜样,将榜样精神和力量融入到工作中,为新时代新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