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写作文来记录和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和经历,作文是培养我们逻辑思维和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是白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记忆中的年味作文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篇1
新春即将到来,饭菜的香味越来越浓,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想知道我家是怎么过年的吗,那就跟我来看看吧……
为了让家里看上去喜庆一些,我决定剪窗花。说干就干,开始动手。需要准备的东西十分常见:剪刀、卡纸和铅笔。我看过网上的操作流程,十分简单,我有这个自信,五分钟就搞定它。但真正动起手来,我才知道什么叫做“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我拿起剪刀在手上悠闲地转了个圈,内心十分自信。首先把卡纸对折个三次,这项活看起来简单,可是必须要一丝不苟,对对齐,不然剪出来的图案可能会和你想象中的图案有很大差异。然后用铅笔在上面画出喜欢的图纹花样,我打开手机在上面搜了一个花形的图案,立马勾勒了起来。哈哈哈,画画对我来说简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了:用剪刀剪开,注意剪刀非常锋利,不要划伤了自己。在剪的时候不要手抖,这样的话很容易不小心将卡纸剪坏。开始裁剪了,我拿起纸,小心翼翼地将剪刀像蚂蚁一样慢慢地挪,可还是没有注意,剪过头了。我修改来修改去,可越改越糟,只好再来一次。前面一切照旧,只是到了用剪刀裁剪的时候,我更加小心翼翼。老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剪出了完美的窗花,享受起成功的喜悦哩!
这件剪窗花,让我发现做一件事不仅要细心,还要小心,这样成功率的几率才是最大的。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篇2
作为老杭州人,我们家有一个传统,每年的正月都会去百年老店“江南面王”——奎元馆吃上一顿团圆饭,这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最后压轴上场的,肯定是他们家的招牌面——片儿川、虾爆鳝、虾腰面等。为什么新年要去奎元馆吃面呢?除了那份地道的杭州风味,更是为了祈福来年的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福寿绵长。因此,我记忆中的年味,便在这面和店里扎了根。
外婆说每次吃这里的片儿川,就让她想起四十多年前的春节,一家人送她去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情景,作为饯行的告别仪式,全家人在奎元馆分着吃了一碗片儿川。虽然时过境迁,但是片儿川还是记忆中的老味道。新鲜的雪里蕻菜,扁扁的冬笋,嫩嫩的猪肉,又鲜又咸的面汤,还有咬起来筋道十足的面条。和往常一样,外婆每次吃完都会给它评价打分:今年的雪菜是新的,盐腌的时间短了点,味道淡了一点,但是鲜还是毛(很)鲜咧……今天的面是老师傅烧的,出锅时间正好,味道不糊……
而我呢,是名符其实的“食肉动物”,最喜欢吃爆鳝面。这不,我的爆鳝面过桥(多加一份料)刚被服务员阿姨端了上来。我赶紧夹起一筷炸得酥脆的鳝段往嘴里送,外焦里嫩的鳝肉、白白胖胖的龙井虾仁,又脆又嫩的蒜苗,还有加了镇江老成醋的面汤,又酸又鲜,一眨眼就被我吃了个精光,妈妈急得过来夺我手里的碗,命令我饭后坐11路(步行)回家,就当减肥运动。我一边得意的哈哈大笑,一边把家里人吃面的场景,视频传输给远隔重洋的舅舅。我亲爱的舅舅,每次回家我们都会给他在奎元馆接风。虽然今天他没有在场,但是这样喜庆的日子怎么能忘记他呢?我对着微信,吐着舌头,砸吧着嘴巴说:阿舅,你最喜欢的爆鳝面,我已经替你尝过了,鲜啊-啧-啧-啧,你有没有闻到这个香气啊?你快点回来哦,我们下次再来吃过!
除了传统的招牌面,百年老店奎元馆近年来也创设出了不少新花样。根据时令的不同,推出新式面条。比如在开春时的步鱼面,仲夏时的虾黄鱼面,翡翠冷面,立秋后的蟹黄鱼面等,每一样都是供不应求,让食客们趋之若鹜。还开通了二楼,增加了菜式,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面条,还可以尝到大师傅烧的杭帮菜,上海菜,粤菜,川菜……
越来越大气开放的杭州,越来越日新月异的时代。奎元馆不仅仅是老底子杭州人的家乡味道,也将是越来越多新杭州人的故乡味道。想到这里,我不禁闭上了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要把这新年的味道牢牢地记在心里,我要和更多的人分享这份新年的喜悦和感慨!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篇3
盼呀盼!终于盼到了过年。此时我的心情格外的高兴。伴随着我的兴奋,天空中响起了各种各样的鞭炮声。
这几天,我充分体验到了年的“味道”。
大年三十早晨,外公忙来忙去。将近中午,外公从柜子里拿出一副对联,打开后对我说:“知道吗?每逢过年家家都要贴春联、挂灯笼,这是我们的传统习俗。”我仔细地读着大红纸上的鎏金烫字,上联是:人和家顺福星照;下联是:心想事成鸿运开,横批是:万事如意。预示着癸巳蛇年好运多多,万事如意。
贴完对联后,外公又拿出一个大红灯笼,可是一试验灯泡没亮。外公让我下去买一个灯泡重新安上,这一切都准备得十分妥当。
爸爸出车跑长途,三十早晨四点钟才赶回来。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在外公家吃团圆饭。席间,大家有说有笑,畅谈着一年中的趣闻趣事,其乐融融……
夜间十一点钟,我们又来到姥姥家吃年夜饭。每年姥姥都要给压岁钱。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姥姥给的压岁钱是以往的好几倍。吃着年夜饭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解放前,有一个叫刘二爷的,家境贫寒,孤身一人。每逢春节都吃不上一顿饺子,邻居很同情他。每逢过年都给他端过来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如今,每家每户的餐桌上,美酒飘香,菜肴丰盛,人们尽情地享用美食。享受太平盛世的幸福生活。我感到中国年是世界上最好的节日。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篇4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过年的习俗不一样,所以年味也不一样。我们河南也有自己过年的习俗。
春节前几天,大家就开始备年货,比如瓜子、花生、糖、蔬菜、鸡鸭肉等等。所以啊,南向店一到过年人就特别多,挤都挤不动。超市的话就更急了。但是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脸,因为马上就要——过年啦!
除夕早上,天还没亮,爷爷奶奶就开始准备饭菜了(因为我们是中午吃团圆饭),切菜、炖肉、蒸排骨,煎蒸焖炸顿,各种做菜的方法都用上了。满屋的香味,可诱人了。
在开饭前,爷爷现在神像前烧纸祭神,折求一家人平平安安。然后再放上饭、菜、肉。弄完之后才可以吃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扯家常,一片和睦的景象。在吃饭的时候,还要燃放烟花鞭炮。
在晚上睡觉前,要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到晚上十二点,也就是刚好第二天,新的一年的开始。就要燃放烟花,放完后才可以睡觉。
初一早上,孩子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准备和爸拜年,妈妈就留在家里,因为也有人到你那儿拜年啊。初一和初二一般都是附近的邻居朋友拜年,后几天就去亲人家拜年,吃饭。
拜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最高兴不过了,可以领红包,吃好吃的,玩好玩的。男孩子们就喜欢买烟花爆竹,女生就喜欢买扎头发的,或者洋娃娃。可以高兴好几天了。
河南人的过年挺有年味的,但可能是时代的变化,年味比以前淡了很多。希望我们一些特有的习俗继续传承下去,这样年味就会更浓了。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篇5
寒假中的许多时间我都草草地虚度过去,唯有过新年那几天我是真真切切度过去。
愈利年关,过新年味儿愈浓。
排在年味儿之首就是那一阵阵浓郁的鞭炮味。从地上忽然飞向天空就是那一个个花炮,垂直地飞向天空,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在天空中绽放,闪现出一个一个的“小星星”,转眼间又消失在黛蓝色的天空中。它完美地飞跃,完美地落下,完美地展示给我们看,又一颗接替它,在天空中绽开出一朵巨大、闪烁、晶亮的花朵,仿佛花朵上镶满了水钻,又消失了。吸吸空气,里面有氧气夹杂着那股硝烟味,虽不好闻,但是闻着闻着也习惯了,这股硝烟味还真是随处可闻呢。
年味儿之二当然要酒香味了,我们这城市虽不酿酒,但是非常钟爱喝酒。在过新年这么重大的日子里,喝酒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家家户户会在过新年的前夕准备上好的陈年老酒。在过新年时,许多爱藏酒的人都会纷纷打开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也许只有在这种日子了,他们才会收敛自己对酒的吝啬。在过新年,不管是会不会喝酒的人,都得沾沾酒气,这不,喝着喝着倒也能品出些这酒的好了。
饺子味在年味儿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北方人特别爱在过新年时吃饺子。那肥中带瘦的馅,加上些料酒,那味儿真是让人口水流下三千尺。再在馅中加入葱、姜、蒜,那滋味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蒸煮完后,香味那真是扑鼻而来。一碗醋,一大碗饺子,可能还填不饱肚子哩。吮吮饺子上的醋,一咬开饺子,又会有一股汁混着醋一起流入口腔中。
仔细想想,其实年味儿很多。都饱含着新年的温馨美好。想象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边吃饭,虽有些挤,但是谁都互相夹菜,这种温馨只有在过新年才能得到。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篇6
“轰轰轰轰轰”我们在放爆竹,因为新的一年开始了,要以旧换新。
过新年时候的气氛,真可以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句来形容!每家每户在过新年的时候,门口总是贴着对联,家里不仅贴着“福”,还贴着窗花我知道,“福”在家里贴是要反贴的,因为这表示“福到了”,在外面贴福要正着贴。我们家里贴福的时候可能意思了,那是在我的爷爷家,我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白发苍苍,爷爷拿出双面胶,先贴后揭,可是在揭到的时候把粘住的那一部分也揭掉了,怪不得贴不上去,让我们都哈哈大笑。
红色代表革命,也代表快乐,每次过新年的时候,大街两边的路灯上,都挂着红灯笼。过新年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前有一个吃人怪兽,它的名字叫年,每到过新年的时候就会来吃人,为了赶走年兽,人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办法,年兽怕火光、怕响,于是就用烟花爆竹来年,把年赶走。所以每当年兽来临的时候,人们就会放烟花爆竹,来驱散邪气。
每当过新年的时候,在远方的新人就会赶过来和家人团聚,我们家里过新年的时侯可有意思了。我们从新年礼物中得到了一只帝皇蟹,大钳上长满了尖锐的刺,在拿出来的时候,舅舅不小心被刺了一下,然后妈妈又是第二个牺牲者。到了发红包的时候,外公外婆先发,舅舅舅妈第二,爸爸妈妈最后,接红包的时候,我双手接过,再说一声:“谢谢!”就转身离去。开始放烟花了,爸爸去点:“轰轰轰——轰轰——轰……”烟花的亮和响不得不让我们眯着眼、捂着耳朵。妈妈说看着烟花可以许愿望,我听着妈妈的话,默默地许下了愿望!
关于过新年的事,真是丰富多彩,说也说不尽!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篇7
儿时春节,家乡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要贴春联。记忆中最浓郁的年味,就是小学时街上手写春联时飘着的墨香味儿。
春节前两三天,街口现场就摆起了专门写春联的大方桌,一摞摞红红的春联纸和黑黑的几大瓶浓墨。写春联的都是街坊信得过的,有文学修养和书法根基的“大腕”邻居。写春联不仅分文不收,还可以根据来人的需求、身份和年龄,挑选相应的春联书写。有的是套用古老流传的春联,有的是书写者现场独创。因为外婆当时是街道居委会主任,身高刚好高过大方桌一个多头的我,便跟在她身后忙前忙后地“协助”,帮忙拉着写春联的纸张,或者将写好的春联挪到旁边晾干。看着邻居挥动毛笔,一个个字、一副副春联在腕底流泻而出,墨香扑面而来。
春节贴春联也最难忘,爸爸会端来家里的长条凳,在门两边刷上浆糊。先将春联隔空虚拟地放在要贴的位置,让我和哥哥姐姐站在两米开外,肉眼判断春联是否放正了。那时,老爸一改往日的严肃,态度特别好,特别“听从”我们的指挥。“左边再高点”,“右边再低点”……最后在我们老小齐上阵的努力下,红红的春联端正牢固地贴在了大门两边。而吃罢年三十的团年饭,到每家门前看春联和捡鞭炮,基本是年三十下午的全部内容。大年初一,跟着大人串门拜年时,也最爱读每家每户的春联,常和外公一起你上联我下联的朗读,还能学到不少知识。那闻着墨香的年味,现在想起来,心里都甜滋滋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衡中的演讲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