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是一定要写教学反思的,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教学反思是对我们已经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总结,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下面是白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7篇,感谢您的参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篇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堪称纪念鲁迅先生文章的经典,在上课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和独到的解读。以“悼念”这条明线贯穿全文,辅以“关爱”这条暗线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鲁迅先生那种博大的胸怀。“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教学时,每学一个小故事,再返回到该句的诵读上,形成了一咏三叹的效果。用这样的设计,把文本的主旨提升到鲁迅的博大上来,相互照应,让课堂更显精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本节课我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第一个小故事谈《水浒传》,让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再画出重点句,然后谈谈自己的感悟,学生在学习谈《水浒传》中掌握“读——画——悟”的学习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这三个小故事。我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实践,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节课,教学时我加大了朗读训练的力度,默读、小声读、范读、分角色朗读、引读、重点句子反复读,形式多样,本节课重视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读写结合,升华情感”这一环节,我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写作不仅感受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感人形象,而且训练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对人物进行刻画,最后配乐朗读《有的人》,整节课都让学生处于感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很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钻研教材,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还要着重培养学生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篇2
本次上课,我执教的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第三个课时。当时报课的时候,我是想投机取巧,不用动脑筋再去备课了,所以就毫不犹豫地报了这一课。因为xx年在上职称考评课的时候我抽签是抽到上这一课的,当时我执教的也是第三个课时,安排的教学内容也是“救车夫”和“劝女佣”这两件事。课上好后,受到了县教研室朱老师的高度评价。哪知道,这一次当我静下心来准备备课时,把以前的老教案再找出来看了看,才发现记忆中的那份原本优秀的教案现在已经黯然失色了,我已经无法捧着它再走进课堂了。可谓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失望之余,我也深刻地领会到了“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创造的过程”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本次上课,我倡导了新课标理念。在上课之前,吴主任带领我们全体语文老师认真学习了新课标。本节课,我以全文的中心句“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为主线,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课上,我着重体现了以下三点:
一、教师引读,帮助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感。
为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多次采用引读的方式,如:(课件:如泣如诉的小提琴音乐响起,教师引读)
师:
①黄昏时刻,北风怒号着,在阴暗的'街道边,一位黄包车夫的脚被碎玻璃片插了进去,鲜血直淋,染红了整只脚。爸爸见状,二话没说,赶忙跑到伯父家里——(学生接读)
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天已经全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学生接读)
③直到伯父去世多年以后,直到小周晔长大成人,直到她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直到连周晔也渐渐地老去,但这时侯,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学生接读)再如:师引读,生接读阿三的话。
师:
①是呀,当女佣想到周先生拖着病体三更半夜地写文章,还不时地从里屋传来阵阵咳嗽声,他感动地对周晔说……(学生接读)
②当女佣想到周先生“常常劝她多休息,从不叫她干重活儿”,她感激地对周晔说……(学生接读)
二、根据文本特点,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在教学“救车夫”这件事时,我抓重点段让学生圈动词,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用上一连串的动词说一段话。说话时,我注意创设让学生说话的情境,首先播放一组“石榴”的画面,让学生欣赏,促使学生产生“摘石榴”的欲望;然后让学生用上一连串的动词把石榴“摘下来”。学生饶有兴趣。
三、适时想象,让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
如:在教学“伯父的神情为什么在顷刻间变得严肃了”时,我让学生想象:伯父此刻会想到哪些事情呢?学生在想象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丰富性、深刻性与创造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我比较关注动态的生成,注意学生的发展状态。由于课前过高地估计了学生,致使有些环节费了时,比如:让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并让他们代表小周晔把眼前看到的一幕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来。(注意说清楚时间、天气、谁在干什么?)我没想到学生会感到困难,经过我多次点拨、引导,方才说出来。结果花了点时间,致使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上得有点仓促。
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同仁们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篇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告诉我们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爱戴之情。对这节课的学习我感受颇多,不太满意,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不足吧。
首先,在教学中,因为研究教材力度还不够,虽抓住了课文重点去揣摩,在品读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因学生不太了解作者当时的背景,没有引导到位,学生对当时的社会感受不多,根本没有真正体会黄包车夫在严寒的黄昏拉客挣钱的凄惨情境。导致学生的感情达不到共鸣。致使在后面的教学时,鲁迅面对车夫叹出了什么?学生讲得很空洞,不能深入地去理解。
其次,在小练笔方面,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都非常关注文本中可练笔的'“点”。这课上,我先让学生认识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以及受到人们爱戴之情后,安排了小练笔。“假如现在你就是在万国殡仪馆追悼鲁迅,你会对鲁迅说些什么?”本来语文课教学应尽量腾出时间,让位于小练笔。但是因为安排时间不当,在课堂上并没有当堂完成小练笔。没有通过小练笔去深化文本,提升认识,此环节完成得不理想。
在今后的教学中,务必备好学生,把每个环节落实到位,扎扎实实学习和训练,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篇4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这篇文章的教学,我本着以情感为主线,充分挖掘句子内涵,以读悟情,主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对伯父的爱戴和怀念之情。
如学完第一个小故事,教师就饱含深情地导读:“亲切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可是今天,伯父却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回忆往昔,周晔更加悲痛,那怎么读这句话呢?”(课件出示:“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在读完第二个小故事时,老师又说:“就是这样一位幽默诙谐、富有斗争精神的伯父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怎么能不伤心呢?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再读‘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段话。而在学完“救助车夫”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用低沉的声音与学生交流:“亲爱的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个忧国忧民、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伯父去世了,这是多么令人悲痛的事呀!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再来读读这段话:“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我就是这样把对伯父的爱戴和怀念之情作为一条情感主线,通过反复朗读从而由体会周晔的悲痛心情迁移到我们自己对这样一位伯父的爱戴与怀念的体验,因而在角色转换中体验感情,在反复品读中流露真情。
另外,这篇课文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理解这个句子是很困难的,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句子中的含义,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启发和点拨。这里我及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鲁迅面对白色恐怖坚持斗争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说这句话的社会背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鲁迅敢于同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品格。我还简单地介绍了鲁迅的《啊q正传》和《狂人日记》加深学生对鲁迅的认识,从而更好理解这个句子。效果还是不错的。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篇5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为了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追求震撼人心的效果,我始终坚持从三个角度去把握教材,设计和实施教学。在上课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和独到的解读。以“悼念”这条明线贯穿全课,辅以“关爱”这条暗线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鲁迅先生那中博大的胸怀。综观整堂课,具体体现在,用“悼念”把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内容联系起来,把文本和扩展内容结合起来。用这样的设计,把文本的主旨提升到鲁迅的博大上来。相互照应,让课更显精致。在课堂占课的过程中,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救助农夫”这一个小故事浓墨重彩,从鲁迅的那几个动作入手,通过对“半跪”的分析,让学生说出了哪个动作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然后再让同学们想象,通过想象让画面动起来。最后让学生们去找鲁迅跪了多长时间,通过3个角度去找理由,让学生有了一种震撼。最后问学生,这一跪,跪出了什么?学生自然能说出很多。再说女佣,这样的一张一弛,舒展自如。
当然,我觉得要上好这一课,还需要较多的引入课外的教学资源,比如说其他一些名人对鲁迅的评价,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但是教学时间有限,引入的材料多了,会影响到阅读课文的效果。怎么样处理充分感悟文本和引进课外资源的关系,这还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1945年写的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在教学中,我以“悼念”这条明线贯穿全课,辅以“关爱”这条暗线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鲁迅先生那种博大的胸怀。
用“悼念”把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内容联系起来。
我让学生读熟课文,找出课文中写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最后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一是谈《水浒传》,二是“谈‘碰壁’”,三是“救助车夫”,四是“关心女佣”,并整理成为小标题。
让学生读谈《水浒传》,读后谈谈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能说出谈《水浒传》表面是鲁迅先生自己说自己读书不认真,其目的是委婉的批评我读书马虎。说不出的内涵老师进一步提示引导,知道大家真正理解为止。这件事内容不是太深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说出含着的意思。
二是“谈‘碰壁’”,这一事情,由于学生不太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需要老师多多指导,补充一些背景质料,去帮助学生理解这一事件的真正含义。学生对于此的理解难度加大,不过在老师的指点引导下,学生能顺利理解了。
三“救助农夫”这一个小故事浓墨重彩,从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那几个动作入手,通过对“半跪”的分析,让学生说出了哪个动作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让学生想象,通过想象让画面动起来。让学生有了一种震撼。最后反复诵读两个“清清楚楚”的句子,体会鲁迅先生当时忧国忧民的神情。
最后再多次朗读课文,重点读有关鲁迅的细节描写,特别是鲁迅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对“伯父为什么得到众人的爱戴?”这一主题有了较好地理解。顿悟了他为人民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篇6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课前,我安排了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如:鲁迅逝世前后的情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关于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等。上课刚开始的一段时间,由学生汇报读一读、交流这些资料,让鲁迅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留下初步的.印象。
接下来,在学生初读课文环节,我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思考作者写了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一个小标题。在这一环节中,我落实的不太好,学生读完课文后,由学生直接汇报提炼出的小标题,很多学生无法总结出来,没有达到预设生成。其实,在这一环节中,我可以先给学生做示范,指导学生拟出一个小标题。再以此方法,指导学生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由学生先说一说每一部分的段意,告诉学生,小标题比概括段意更简练,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是词语。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从课文中摘录词语做小标题。最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中选出最好的小标题。
步入文本的学习,指导学生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鲁迅先生为什么能得到人们的尊敬、爱戴?二是从文中所写的事例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开始自由读课文,在书旁做批注。汇报时,结合写作上的描写方法,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由点及面的感受鲁迅身上所特有的光辉品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上,如救助黄包车车夫部分,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把自己置身其间,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与作者一道经历救助的过程,体验救助前后“我”的情感。然后学生小组内轮流读,互相读,看看能不能通过朗读体现人物不同的情感,感受黄包车车夫的痛苦与感激、伯父和父亲的关切之情、救助后伯父的愤恨之情、“我”的疑惑不解等。还通过示范朗读的作用,力求将感悟和朗读相结合,加深对人物情感的体验。
纵观整堂课,虽然抓住了教学目标: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了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但在一些具体环节中,落实还不到位,主要是因为教学方法和技巧的不灵活,以后还需学习,改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篇7
4月25日,在xx小学听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几节同课异构的课,深受启发。这几位老师的课各有特点,各有优秀,值得学习。
课文所写的时代背景离我们的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上较为困难,特别是对于“碰壁”的理解上,学生不好理解。吕老师针对这一问题上,在备课时查阅和选取了大量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一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文本阅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课文以五个故事展开,讲解时侧重重难点。备课深入细致,这些都值得学习。另外我也提一点意见吧。我觉得在材料的选取上,可以增加一些鲁迅先生为革命,为社会,为人民所做的事情上增加一些,可以更好地帮学生理解先生为什么那么受人爱戴。另外,最后,吕老师选取了妻子、儿子等人对先生的评价,我觉得这些好像与主题无关。鲁迅先生的母亲从来不看他儿子的作品,而是特别喜欢张恨水的小说,那能说先生不是个伟大的作家吗。
崔老师备课独到,理解准确。先生在作者的眼中不但是一位伟人,还是一位慈祥、幽默的长辈。所以崔老师在板书时就加以区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另外,在讲课时,崔老师就像是在放风筝,看似游离在外,而又围绕主线。放开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主线则保证不偏离课文的主题。另外,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有趣的游戏,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我也提一点建议吧。崔老师说,会的我们不讲,我们就讲不会的。那你如何判断学生的会和不会,是不是要做调查和提问,针对大多数学生的疑问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自己的疑问提问题,再引导讨论,配合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是不是会更好点。
以上是我的一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听课,学到了好多好的方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