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观看完影视节目的产物,由此可知观看的重要性,观后感是我们针对自己看过的作品所做出分析后写的书面文体,白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参观美术馆的观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参观美术馆的观后感篇1
昨天下午,爸爸妈妈带着我,参观了宁波美术馆——“人与自然”大型科普展。
我一进入展厅大门,就被面前的巨大恐龙给吸引住了,体长26米,身高足有9米的亚洲最长最完整的马门溪龙,而旁边只有1米出头的鹦鹉嘴尤其显得袖珍了很多,它半直立的后肢和灵巧的前肢让人觉得家里的小宠物一样。
据展区的阿姨介绍,马门溪龙以植物为食,是1997年在四川省井研县发掘的蜥脚类恐龙,马门溪龙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动物,它四足行走,身体笨重,行动迟缓,估计体重达60多吨,生活在1亿6千万年的早期。
一旁的鹦鹉嘴龙是角龙中最为原始的型类,是后来长角角龙的最早的祖先。在至今发现的鹦鹉嘴龙个体长超过2米的很少,身体都比较轻巧,并且前肢明显短于后肢,主要依靠后肢来走路,牙齿平滑,以植物为食,是恐龙家族中的“小不点”。
走进右边的三号展厅,这里有7条大大小小的恐龙,此外,值得一看的还有一旁的一窝30多个恐龙蛋,是目前为止中国出土最多最完整的恐龙蛋。
还有人体展览区,展区陈列着72件人体各器官标本,有九大系统展览:运动系、消化系、呼吸系等,有彩色分辨头盖骨,用不同的颜色将人的头盖骨的各部分分解开来,还有髋关节、骨盆、畸形的胎儿……
更有意思的是凡进入展区的参观者都有一张答题纸,如答对了,就可以赢得一份纪念品,并有机会获得恐龙蛋呢!
这次的参观让我学到不少课外知识,也让我喜欢上了科学,更让我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
参观美术馆的观后感篇2
桂花芳香之季,我浏览了美术馆博物馆,感受颇深。
博物馆门前,是一副巨型海报,海报上印着一只庞大的鱼。这是什么鱼?带着疑问,我走进了展厅。展厅的布局很讲究,分花开、龙吟、鱼跃、影动四个部分。花开,指海百合,似花非花,永不凋谢之花;龙吟,指关于龙的化石拓片,龙并非虚无,侧耳倾听,龙吟犹在;鱼跃,指一系列鱼类化石拓片,鱼,虽近犹远,细数列宗,鱼跃越亿年;影动,如果说花开、龙吟、鱼跃各为一道大菜,那么这儿就是以灵动为特色的拼盘。
走着走着,第一眼看见的就是那只鱼,学名为梁氏关岭鱼龙,它尾巴修长,尾椎骨鳞次栉比,排列的很整齐,如蜿延的小径,鱼身由一根根细长弧形的骨头紧密咬合在一起,密而有序。弧骨下头是交错纵横,乱中有序的小骨,再前方是鱼首,呈三角形。鱼龙仿若活了一般,我为之而惊叹。
展厅中唯一的一幅植物拓画,便是《胡杨》,他枝干遒劲,粗壮有力,树干底部有一个树洞,树干上的纹路清晰可见,在沙漠中与风沙、干旱、烈日进行对抗的胡杨是真正的沙漠脊梁,“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这十八个字高度概括了胡杨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沙漠胡杨值得我敬佩!
拓片,诠释生命对生命的领悟,一切艺术都是伟大的。
参观美术馆的观后感篇3
2010年年初落成的苏州美术馆新馆总投资3.72亿元,总建筑面积3.34万平方米。新馆位于北寺塔西北面,东临人民路,西抵桃花河两岸,北以校场桥路为界,与周边北寺塔、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昆剧传习所、朴园、唐寅纪念馆等文物和景观遥相呼应,使苏州古城区西北角形成一个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市民休闲旅游和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文化区域。
新建成的苏州美术馆采用传统苏式民居样式,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古典花窗。馆内透过许多长形与方形的隔间,构成多长廊的建筑格局。灰色屋顶线条层层跌落,既满足建筑空间通风、采光等的需求,也形成富有韵味的变化效果,阳光和微风充分流动在各个角落,一派“苏而新”的风格。
场馆分地下一层和地上两层。一层有层高8米,面积达800平方米的大展厅一个,其余面积在300至400平方米的6个小展厅则分散在一、二层,馆内还特别设置多功能学术报告厅、恒温恒湿库房、市民画廊,可以满足各类大中型美术展览、学术交流活动以及美术典藏与研究的需要,同时兼具交流、教育、艺术服务等多种功能。此外,还附有会议室、考级室、活动策划室、舞蹈培训室、艺术创作室等功能空间。
苏州美术馆新馆以无边界设计、多样展览及免费开放为三大特色。“无边界设计“,一是形式上的,指建筑舍弃高墙大门,成为一个完全的开放空间,观众可以从街边任意角度进入。二是心理上的,即美术馆和观众的沟通方式,将从权威式的、教谕式的和制式的逐渐转变成为商量式的、建构式的、非制式的。苏州美术馆新馆将以更亲切的姿态与民同乐,以观众为中心,充分满足观众休闲、娱乐、社交、观光、学习等多方位需求,成为一个更人性化的体验中心。
参观美术馆的观后感篇4
美术馆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地方,许多名画全在此展出,由此引来了很多的中外游客。
刚刚进门,一堆抽象画扑入眼帘,抽象画说来也奇,看着人不像人,树不像树,可走近一赏也却别有一番情趣。
我们继续往里走,那是应天齐老师的作品,他的画大部分是用大量的油墨为人们展现出一种立体的感觉,他的作品有的平淡无奇,有的波涛汹涌,有的则栩栩如生,而的却热情奔放。一进他的展厅,我就被眼前的“景色”一下子震住了,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明”,还是平淡无奇“竹帘”,全都让人感到瞠目结舌,大厅中间,一块“金砖”极为醒目,据说这“金砖”是为了纪念西递老城而制作的,砖上刻有“西递”二字,这是一位老人家赠给应天齐的,赠后却去世了,应天齐就把这块砖当模子,制作了一块一模一样的“金砖”。旁边的墙上挂了三幅单色调的油墨画“厚黑”、“无极”、“王者”。其“厚黑”是用特别多的油墨为人们展现出十分立体的艺术,走近细品会令人感到浩瀚大海上的波涛汹涌;“无极”则是纯白色的,它则让人感到自己再天空中自由翱翔;“王者”却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它以红色色调为主,使人感到充满希望。
再往里走是革命右派廖冰兄老人家的漫画作品,他是悲愤画神,老人家出生于1915年,2006年去世,他生前最有名的漫画是“禁鸣”,这幅画是一头肥硕的猫头鹰用力咬住一只瘦小的公鸡,不让它打鸣,这幅画反应了革命时期社会的黑暗与腐败,文化知识分子们就是这只瘦小的公鸡,没有光明,不能自由,此外,他还有“自嘲”、“破炉”、“血腻鱼肥”等作品非常有名,这真是“悲愤画神”呀!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长了知识,而且还让我看到了悲愤画神廖冰兄,还让我见识到了用油墨感动世界的应天齐老师,这次参观收获不小呀!
参观美术馆的观后感篇5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参加美术馆。
进美术馆之前,老师告诉我们,到里面要安静,不可以大声喧哗。一进美术馆,我就非常激动,因为我马上就可以看到名画展了。我们到了画展区,我就被一幅幅美丽的画吸引住了,正当我看得入迷的时候,突然听到“咔、咔”的照相声,原来是王浩存拿着照相机拍起了照片。他拍着拍着就落在了最后,老师喊他归队,他却还在拍,我心里想:你到底是来看画展的,还是来拍照的。
又过了一会,他终于跟上来了。这时,有的同学看到了一个可以用手控制的画面,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手伸上去玩了起来。这时,保安叔叔走过来说:“不要再弄了,跟上队伍,跟着老师走。”有的同学失落极了,很不情愿地跟上了队伍。
我们看了一会儿画展,就要排队回学校了。
虽然走出了美术馆,可是我的心一直留恋在那一幅幅美丽的画中,仿佛画就在我的身边。回学校的路上,我还和同学谈着那一幅幅美丽的画。
参观美术馆的观后感篇6
现代人的生活忙碌,平时为了准备月考更忙,忙到没有办法让自己的生活有美丽的回味。在这年假假期,爸爸决定带我们去美术馆。爸爸开车带着我们去接一位老爷爷,他就是举办展览的艺术家,一个拍照片超过七十年的摄影家。
由于老爷爷的作品非常多,而且不同于我生活的年代,于是爸爸开始为参观的人一一导览。经过解释后,我终于可以看懂作品的内容,这也是黑白照片的神奇之处。首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五十几年前所拍的野柳“女王头”,那时的女王头有着粗粗的脖子和今天看起来十分不同,妈妈解释这是因为风侵蚀作用的结果,社会课本里面也有提到。我想再经过一百年,女王头也许会完全消失。另外我也喜欢野柳的特殊岩石。老爷爷透过他艺术的眼光与黑白照片的手法,将平凡无奇的石壁都拍成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旷世巨作了。除了黑白照片,老爷爷也运用特殊的镜头,捕捉平常眼睛看不到的微小世界,他把花朵最细微的地方放大成缤纷的彩色画面。这都是摄影家非常不一样的眼睛才能看到的。
展览中,我也观察到每一个人都找到自己有兴趣的作品细细的观赏,也许每一个人在美术馆都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而丰富了每天忙碌而且无趣的生活了吧!所以我希望大家再忙也要去逛逛美术馆,那么平凡的生活也会充满美丽的回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陕汽参观心得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