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范文网 >教育心得体会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8篇

对于观后感,相信大家在平时生活中观看完一部影片,一定都认真写好了,当小伙伴们欣赏完一场影片后,肯定有不少感想,可以撰写一篇观后感,下面是白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寻梦环游记观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8篇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篇1

周末,我和妈妈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 《寻梦环游记》。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学到了很多。

?寻梦环游记》是关于米格的,一个来自鞋匠家庭的12岁男孩,从小就梦想着音乐。然而,家庭禁止音乐,因为mig的曾祖父因为音乐离开了他的家庭。每个人都认为音乐拆散了他们的家庭,鞋子又把这个家庭带到了一起,所以米格应该做鞋子。然而,热爱音乐的米格因为他的梦想离开了他的家庭,从而开始了一次奇妙的冒险。

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剪纸将我们带入了米格的世界。离开家的米格误入了死亡之地,见到了他死去的家人。这家人希望米格回到生活世界,远离音乐。但是米格为了自己的梦想再次逃离了他的家庭,找到了被误认为是他的曾祖父的“歌神”,却遇到了他真正的曾祖父。经过一系列的波折,当他们两个都喊着“我们是一家人”时,真的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这时,米格也意识到最重要的是能够回家。当他告诉已故的家人,他的曾祖父早已误入歧途,想回到他的妻子和女儿身边,但被“歌神”杀死,已故的家人勇敢地团结起来,用智慧打败了“歌神”。米格终于带着已故家人的爱和祝福回到了地球。

回家的米格用音乐回忆起台南对父亲的记忆,也让家人明白音乐不会拆散他们的家庭。米格带着音乐快乐地回到了一起,实现了他的梦想。

故事多次曲折,带来更多惊喜。强烈反差的情感冲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血浓于水的情感,也让人深思。有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当我们长大后,我们也可能因为梦想而离开家人。但是当我们奔向梦想时,我们也必须记住我们的家庭才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家庭成员可以给我们他们的爱和祝福,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家庭成员是我们最强有力的后盾。没有什么比家庭更重要。家庭成员应该相互支持和依赖。只有家庭和美国生活在一起才是最幸福和最好的。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篇2

今年的寒流似乎来得比较快,天色也比较阴沉。

但是皮克斯的新作《寻梦环游记》(原名:《coco》)就应能够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带来丝丝温暖。

为了不让观众觉得人设同过往的影片一样单一,选取了较少成为主角的棕种人——墨西哥原住民。

为了不让剧中的骷髅看起来不那么恐怖,皮克斯也是想尽办法把他们萌化。

灵魂人物是曾祖母——coco

剧中主人公设定延续了皮克斯一贯“小人物”风格,米格是一个鞋匠家庭出身的岁墨西哥小男孩,从小就有音乐梦想,但是,在他的家庭里“音乐”却是被禁止的,他们认为自己被音乐诅咒了。

因为曾曾祖父为了追逐音乐梦想而抛弃了家人。在米格追求音乐梦想的道路上,因为触碰了曾曾祖父留下的那把吉他而踏上了亡灵之地。

影片切合墨西哥传统节日——亡灵节

亡灵节是墨西哥人合家欢聚,悼念逝者的日子。与我国的清明节的庄严肃穆不同的是,亡灵节更像是一场生命的狂欢。因为在墨西哥人的心中,自己的亲友并不曾远去而是永远的存活在了记忆里,在亡灵节这天他们会把自己化妆成想象中亡灵的样貌,目的就是与亲友“相认”、“团聚”。

墨西哥人拒绝悲哀,当地人一句经典谚语:死者在棺,生者狂欢。

剧中的米格为了更好的混入亡灵中也化妆成了亡灵的模样。

为了得到音乐家家族先人的祝福,米格踏上了奇幻之旅。

也是在那里,他阴差阳错的认识了被家族埋怨的曾曾祖父(埃克托)。

多年尘封的误会最后水落石出:

原先,曾曾祖父当年在所谓的梦想和家人之间,义无反顾的选取了家人。只是在回家的路上被恶人毒害。

近百年过去,曾曾祖父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女儿——coco,只可惜所爱隔生死,生死不可平。

最残酷的是,深深思念家人的曾曾祖父,立刻就会因为被家人遗忘而走向终极死亡。

什么是终极死亡?

有人说,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心跳停止,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举行葬礼,人们宣告你在社会上不复存在;

第三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从此整个宇宙都不再和你有关,而这就是终极死亡。

当米格在冰窟里才明白自己的真正曾曾祖父是埃克托,两个人惊呼原先是你真的太好了的时候。

他们也意识到,埃克托快走向终极死亡了,因为患病的coco曾祖母快忘了自己的父亲。

在家人的祝福下,重回人间的米格为了曾曾祖父不被遗忘,也为了他能与心心念念的家人见面,对着年迈的coco曾祖母,唱起了那首埃克托为她而写的歌:

经历过死亡的米格最后明白:

最可怕的不是离开和死亡,而是被所爱之人遗忘。

不是因为存在才被记住,而是因为被记住就已经是存在的好处。

剧中的米格一开始认为只要能够实现梦想,抛弃家人也没有关系,还好他去了一趟“死亡之旅”。

有一个妈妈参加了孩子的学校举行的“死亡体验活动”,即躺进棺材里体验一次葬礼。

在棺材合上的一刹那,孩子崩溃大哭,喊着让她回来。而她本人也在黑暗狭小的棺材里,明白了活着的宝贵。

原先,死亡才是人类最好的发明。因为人总是在认识了死亡之后,才能更好的认识生命。

就像误打误撞去了亡灵之地的米格,更像跟着米格走过一趟死亡之旅的我们。

要明白,有些人和事不能再离开之后才被记住,而就应再尚且存在的时候,就就应被牢记和珍惜。

就像《coco》宣传语写的那样:有生之年,一齐庆祝对彼此存在的好处。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篇3

国内翻译成《寻梦环游记》。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儿因为热爱音乐却遭家人反对,于是在亡灵节那天偶然穿越到死人的世界为高曽祖澄清真相,最后家人团聚的故事。但凡涉及生死的故事,多少都会让人感动得想哭 。记得小时候,看个什么没名字的童话,里面死了个牛虻,作者给拟人了一下,我就傻乎乎地边读边哭了一大场。本来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又是个动画片,实在是被人极力推荐,说一定要去看一下,再加上评分那么高,眼看着上映了一个多月,电影院都不怎么排了,所以破例一个人去电影院消费了一把。影片快结束的时候,旁边坐着的妹子已经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了。我虽然表现得很麻木,但是心里已经喜欢得一塌糊涂了。说句公道话,这部片子确实值得一看。喜欢的地方主要在两点:

1. ​对于死亡的态度

故事的背景是墨西哥的亡灵节,亡灵节那天死去的人如果被供奉着,那么就可以回到人间享受亲人供奉的吃的用的。跟我们中国人的受香火是一个意思。​我们北方人清明节,盂兰节也给家里人上供,烧纸,上大马路边找块空地画个圈,画的时候还不能画全了,得留个口朝东边。点着一两张纸钱,朝圈外一扬说一句别跟我们家里人抢啊,这是孝敬旁边的小鬼儿的,然后心里想着你要烧给的对象姓氏名谁家住哪里,开始正式烧。边烧边嘀咕家里都好,让放心的话,有时候想到家里老人生前省吃俭用,再说一句:别省着啊,想买什么买什么。因为烧的是纸么,到那边就变成钱了,成本低,这便宜话就好意思说了。总感觉有那么一点生前亏待了长辈,死了以后找齐儿的意思。而且给逝者念叨家里事情的时候,虽然嘴上不说,遇到不顺的事儿心里还是希望另一个世界的亲人能给保佑一下。死亡崇拜嘛,死者为大,去世的人应该会有一些特殊的力,基于这些,我一直认为死人的事情是严肃和伤感的,但是这个片子把这个概念搞得很欢快,亡灵节就是大家团聚开party,还在冥界搞个海关,人脸识别检测有没有被供奉照片,没有就不许去参加party,也可能是墨西哥人对待死亡就是这么乐观,也可能是动画片必须给孩子一个阳光的环境,反正我很喜欢。而且,片子的情节是主人公穿越到了鬼的世界,替祖先澄清了事情的真相。人办了鬼办不成的事儿,在这一点上境界就比我高了不少。

2. 音乐情节

我印象里从《狮子王》开始,disney的每部片子都会附带不止一首歌儿,而且旋律优美。这部片子的歌儿是以吉他为主,这就又勾起了自己少年时代的很多回忆。就跟同期上映的《缝纫机乐队》一样,70后80后都有一定的摇滚情节,所以就算那个喜剧片没什么笑料包袱它依然上座。

我跟主人公一样从小喜欢音乐,家里人也不支持,理由不太一样。两岁的时候左手被煤球炉子烫过,有个大疤瘌,张不太开,钢琴将将够一个八度,音乐这块儿肯定是出息不了的,所以家里不给买乐器(当时没这个意识,以为瑕不掩瑜,这是我后来自己推想的)。92年左右中国开始流行摇滚,我哥他们也整了个乐队,时不时来家里。那时候我上初一,觉得特别酷,就拿零花钱花98买了把红棉牌吉他,要跟他们学。小屁孩儿自然不受人搭理,不服气就只能自己学。摇滚乐刚起步的时候,教材很少,想弹首喜欢的歌儿只能靠自己反复听磁带听出人家怎么弹的然后模仿,这叫扒带。好在当时作品并不复杂,有的歌儿的前奏就是某教材的小段。在比如崔健的好多名曲就是 Ⅰ、Ⅳ、Ⅴ、Ⅰ的四个和弦反复重复,更夸张的像何勇的《钟鼓楼》统共就俩和弦,旋律一模一样就能唱完一首歌儿,还是京味儿的。我挺佩服这些前辈的创意,让我在吉他水平不怎么样的时候就感受到了摇滚的魅力。高二的时候狠下心花了好几百拜了个师父,才知道我那98价位的吉他连标准音都调不上去,以前自己学的全是白扯,练的也不对。当时有点儿灰心,师父算半安慰似的教育我,弹琴为的是自己乐,不用搞那么专业。再后来去了日本,看到日本乐器店里琳琅满目的材料,设备,发现我们中国人在这些基础设施上落后人家那么一大截子,真是没的比。索性以自己乐为理由,基本上把练琴这件事就丢下了。

​主人公自己一个人偷练吉他,从来没在人前演出过的他,第一次登台就颇受欢迎这件事虽然比较扯,但我个人打心里是有这种音乐情节在的。前一阵子跟我哥喝酒,他感慨以前玩儿乐队的朋友但凡坚持摇滚这条路的都有点儿小成就,就连那谁谁谁,现在在南锣鼓巷卖cd,什么都不会,别人也尊称一下摇滚老前辈了。我对吉他本来就不忠诚,所以现在这个结果我也不觉得遗憾。至少我在这部片子里找到了安慰。

片子的最后是主人公通过音乐唤起了曽祖母的记忆,挽救了高祖的灵魂。对于灵魂存在的这个事,跟佛教里说的阿赖耶识有点儿像,但又不一样。第一它不会转生,所以才能出现前面所说的亡灵节开party的盛况。第二它不是永恒不灭的,当世间的人都忘记了,这个灵魂就会永远消失。所以死亡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被人忘记。

早上发现家里一株残败不堪的杜鹃出了几个花骨朵,心说你想变成《银饰》里的小银匠吗,开完花就相当于精尽人亡,还不如多长几片叶子也许会有转机。本来想把花枝剪掉,看完这个片子我想,就给它一个让我记住它的机会吧。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篇4

上周三终于如愿到电影院观看了《寻梦环游记》这部豆瓣评分很高的电影,记得那天晚上八点多才出电影院,漆黑的夜空中飘落着似雪似雨的东西,冬日的寒风阵阵袭来让人不寒而栗,而我的嘴边却轻快地哼着那首似乎要火的电影插曲《remember me》,全然并未被冬夜的寒冷扫了兴致。

可能是由于一直从事教师这个行业的缘故,每每观看一部电影后我都会习惯性地思考:电影中展现出的核心思想能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方面带来哪些启示?亦或从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和从孩子的视角去观看电影,理解的含义可能是千差万别的。记得今年年初时看了《了不起的菲利西》这部电影后也是非常激动,迫不及待地推荐给我的学生们去看,并且希望他们每个人能够写出一篇自己的电影观后感。可见我对有关孩子教育方面的主题电影还是有很深的情节呀!那么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电影的理解来谈一谈《寻梦环游记》所引发的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吧!

首先,迪士尼的电影向来是受孩子们欢迎的,动画效果、人物形象、音乐主题都足以深深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故事从一个出生在鞋匠世家的12岁的男孩米格开始,这个圆圆的脸蛋一侧有着深深的小酒窝的男孩子调皮而有主见,虽然家族里有一个不成文的家规:不准碰任何与音乐相关的东西。但是这个小男孩心中的音乐梦想从未改变过,他热爱音乐,渴望成为歌神一样的人物。偷偷撕下亡灵节歌唱大赛的宣传单、在广场上给客人擦皮鞋时仍不忘记音乐、各种努力去获取一把能够参赛的吉他电影的每个小细节都把米格这个小男孩刻画地生动传神。反观现实生活,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我们最爱问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梦想?孩子们也会有千奇百怪的回答,不管是大人们支持或者不支持的。对于孩子们和大人们达成一致的梦想,大人们总是不惜一切代价去为孩子创造条件,我觉得何不试试让孩子先去自己努力,迫不得已时大人们再去给出建议呢?你已经帮孩子把通往梦想的道路铺平了,那孩子实现梦想的历程注定是不丰富不完美的。对于孩子们和大人们不一致的梦想,你不妨先不要将梦想一棍子打死,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突破,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后再做出选择!同时,大人们要鼓励孩子们,向12岁的米格学习,梦想不是一句空话、喊喊口号,梦想是不停地尝试、不停地想方设法创造条件!

第二,电影中最戳中泪点的莫过于米格在误闯入亡灵的世界后,知道了事情了真相,知道了自己的曾曾祖父并不是一个为了自己梦想狠心抛弃家庭的自私人后,毅然决然选择回到人间,告诉曾祖母一定要记得曾曾祖父。与家人团聚在一起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我们在关注孩子们成功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爱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当前的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的社会功利心极强,对世界冷漠、对家人缺爱的现象数不胜数。请定期拿出一些时间来,带孩子回趟老家看望老人、教会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教会孩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成功的道路上,爱的教育不能缺席!

最后,12岁的米格自小就有一个音乐梦想,并且很有音乐天分,虽然被整个家族压制有关音乐的任何事情,但是不改初心,一直为梦想努力。的确,每个人都有不同方面的天分,都有不同的爱好,作为老师、作为家长,要善于挖掘孩子们身上特有的天分,并鼓励他们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可能12岁的米格并不是一个做鞋子的好鞋匠,但是在音乐方面却可能是个天才。当前社会很多人盲目功利,一心想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演员、明星等等,孩子从小就被各种包装、各种上台参赛。作为大人们,我们真的要擦亮眼睛,去观察自己的孩子到底擅长什么,到底喜欢什么,在天分的同时再加速努力,岂不是事倍功半?

鞋子和音乐可以一直让米格的家族紧紧团结在一起,梦想和亲情可以一直让每一个和睦美好的家庭团结在一起!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篇5

电影里,你可以看到其他人的人生,不同经历,不同国家,不同历史,可以通过电影,体验不同的起起伏伏,不同的情绪波动和体验,只要有足够的共情力。

刷了两部剧,看了很多生死和生活的艰辛。

在死亡上,墨西哥风格的看法和传统文化的看法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传统儒家文化中,死亡往往都是规避的。讨论生死时,更多被苛责的是未知生,焉知死,关注更多的是当下。如果一定要论生死,就是舍生取义,或重于泰山,也只有这样,生命才会有意义,才会被人记住。但是,这样的死亡古往今来又有几例。或许唯一例外的是庄子,讨论的是如何从容看待死亡。不知生,焉知死;死生,命焉,都是对死亡的探讨。探讨完死亡之后,才能更知生的意义,更知道如何活。

而《寻梦环游记》里讨论的更多是,如何才算作活着?

肉体的死亡或许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死亡,而当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记得你时,才是真正的死亡。

每年过年,清明,端午,中元节,冬至等等节气的祭祖也都基于此。

一桌祠堂黑白照前,一桌天地间,每桌放上荤素九碟,斟上三杯酒,烧些金银元宝。年少时不懂事总说世间哪来牛鬼蛇神,都是迷信;长大后才明白这些都是铭记的外化,很多回忆都需要仪式来承载的,虽然腐朽呆板,但却强制。只不过当父母这辈老去后,更多的是大年初一/清明一年扫墓两次。

?寻梦环游记》里的死亡,是载歌载舞的,是乐观面对的。确实,选择彩色且歌舞的墨西哥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冲淡了很多沉重。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篇6

11月25日上班半天,补班,下午朋友给我电话相约看电影,吃饭,聚一下。当天看了《寻梦环游记》,很期待的一部电影。

整部电影很好看,不管是画面的壮观程度,还是音乐的铺垫与渲染,还是人物的刻画描写。作为一个非专业电影人员,只能用好看,很美,歌曲很好听来形容。

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在于那首英文歌《remember me》,歌曲响起,虽然不是英文专业的,也有可能听不太懂歌词的意思,但是特能引起和角色的共鸣。

温暖,笑点,意义都有。人一生中,总有梦想,可能会背离自己家人的想法,坚持初衷尤其艰难,特别是在家人的不理解下。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坚持梦想,多么艰难,要保持一颗初衷的心态,我们要经历什么。

在我们的一生中,究竟能坚持多少事情,又能坚持多久,遇到各种阻碍的时候,特别是你在乎的人成为你的阻碍时,又能坚持多久。这个真的不能保证。

在这部电影中,主人公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家人的阻碍时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依然那么努力。在梦想的道路上走的蹒跚。但是谁说结果不是皆大欢喜呢,寻梦路上,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千奇百怪的事情,有时甚至会遇到危及生命的阻碍,但是,总归来说,结局是大家喜儿乐见的。所以,就算梦想没有成功,但是经历了这些也是一笔财富。时常回忆起来也是满满的的温馨。

死亡并不是永别,遗忘才是!!!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篇7

看《寻梦环游记》在戏院爆哭,感觉自己太矫情还稍微忍住,电影播完没有人走出戏院都安安静静的听着片尾的歌,回头看发现戏院哭倒了一片,感觉自己没放声大哭太亏本了。

还是那么棒,总能触动你心底柔软的深处,他们的电影总有关于家人的爱的主题,区别迪士尼要靠王子来救的公主,为了显示公主雪白而黑化的后母,皮克斯的动画电影更趋向人性,正邪没有那么简单化分,能拯救你的始终是你自己。

电影里的母亲被父亲伤害后,整个家的规则都必须顺着那个伤害,好多人以为家庭是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但真正组成家庭的源头是夫妻啊!夫妻因为相爱有了孩子才成了家庭,才有了亲子关系,好多人爱父母而轻夫妻关系,但没有好的夫妻关系,怎么可能有美好的家?有智慧去相爱的父母是多么珍贵。上一代的伤害下一辈必须世世代代承担,电影说的是遗忘,但是也看到了原谅的珍贵。

电影里的小男孩说他不要家人的在乎,他只要做自己,那句话伤了家人的心,但他忘了,家人才是那个无条件在爱他的人,哪怕是方式错误。从coco童年和父亲的合唱开始大哭,看到最后一段祖孙合唱,哭的更凶,那句电影的语言一直在脑海里,人生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请记得我。

能让这一生不枉此行的,是你永远会记得你被爱过,也爱过。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篇8

一直听说这部电影好,只是带孩子看了羞羞的铁拳和变形记,后来没时间去看这部动画片,最近看到电视可以一块钱包月试看,才看到了这部电影,这几天一部温情的电影,如果我给打分,满分。

影片处处透露着一家人的温情,故事情节很流畅,故事主要虽然米格的全家都不让他学音乐,因为在家人的意识里,学了音乐可能导致米格离开这个大家庭,然而米格从小喜欢音乐,崇拜歌神,终于他发现曾曾祖父是歌神,让他鼓起勇气去参加亡灵音乐大赛,从而去借曾曾祖父的吉他,走进了亡灵的世界,这里不的不佩服写这个故事的人,亡灵的世界想象的很美丽,骷髅头一点都不让人感到害怕,很多亡灵的动作反而让人觉得可爱,比如眼睛可以掉下来,骷髅可以散架,然后自动拼装好,并不会死,米格为了梦想需要得到曾曾祖父的祝福才能回到自己的世界,故事发展峰回路转耐人寻味,歌神不是米格的曾曾祖父,反而是落魄的埃克托,看了以后满满的温情,感动和眼泪。

先说埃克托,在我眼里埃克托是一个完美的父亲,他完美不能在完美,当他活着的时候,为了养家是暂时的离开,然后他依然记挂着自己的女儿可可,可以看到,直到他进了亡灵世界,这都是他在那个世界里唯一的期盼,见女儿一面,跟女儿说声抱歉,细数时间,恐怕有六七十年了,他依然没有改变,不管是被人嘲笑自己是吃东西噎死的,还是被音乐朋友猪皮哥笑,他依然爱着自己的女儿,牵挂着她。

埃克托在外面工作的时候,为女儿写了歌,看看他所说的:这首歌不是写给世界的,是写给可可的。相比于歌神,埃克托从未想要名气,只是想念自己的女儿,很爱自己的女儿,他用心写出了自己的真实的爱,这首歌感动了世界,我一直让孩子背诵道德经,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就是这个道理,歌神只是想追逐名利,缺没有体会到生活中的爱,埃克托从未想成名,然而大家都会他的才华他的爱感动,他不知不觉成为一个名人。在工作忙的时候离开,埃克托有多爱自己的女儿,这种爱能让她放弃所有,甚至成名的机会,直到被歌神毒死,埃克托一直不知道是歌神在害他,说明在他心里没有仇恨,直到他最后知道了歌神是毒死他的人,他心里关心的依然是家人,没有过多的仇恨,没有报复,一个低调的父亲,一个有才华的父亲,一个永远充满爱的父亲。

这个电影对孩子的教育,

首先 用心体验自己的生活中的美好,才能写出来好的文章,才能更好的理解一篇文章,一篇课文,孩子的弱点是阅读理解最后一道题,那往往是一篇阅读的点睛之笔,比如守信,勇敢,自由,机智等等,孩子的写作也是,尽量让孩子写自己的生活,写生活中一点点的感动,孩子有一篇文章,写的我的老师,主要是写的老师如何在迟到的时候委婉的教育孩子,和在吃饭的时候把好吃的菜让给孩子吃,我认为孩子写的很好,比一些夸夸其谈的词语,辛勤的园丁,什么工作辛苦等等描述更好。这个电影正好埃克托正好是这样的,他没想成名只是用心写了对女儿的爱,不知不觉感动了整个世界。好的文章不过是一个词语,幻化成了一些好的句子,最后流畅的拼成了一个好的文章,就如一部电影概况起来就是温情和梦想。

其次,埃克托从不追求名利,很低调的很乐观,当孩子在一些方面有成绩的时候,要教会他学会平静的处理的,有时候名利未必是好东西,埃克托因为自己的才华找人妒忌,当然埃克托始终没有仇恨是好的,孩子的学校还让他们看花木兰,赵薇版的,我给他讲了,花木兰将军太突出了,她虽然从未想过害别人,但是遭到了大将军的妒忌,差点被害死,。还有孩子喜欢看的猪猪侠,当大家都不知道猪猪侠可以变身的时候,猪猪侠并没有什么,当大家知道他可以变身的时候,玫瑰王子就来害他了,抢了他的五灵锁等等。孩子一直想当组长甚至班长,我只能慢慢讲,告诉他,不要太过追求那些,学习差不多并不能当班长,你处理好自己的生活,才能帮助大家处理很多事情,你暂时当不了班长,整理好自己的书包,房间等,将来才能当好一个班长,做题的时候不要太过追求最快,保持好的心态最重要,不一定非得比最快还要快。生活中如何面对同学间的竞争,慢慢教会孩子宽容,当然要学会如果避免被人妒忌而受到伤害。

电影一些小的细节,当米格回来自己的世界后,他心里已经没有了亡灵音乐节,而是拿着吉他直奔太奶奶身边,希望唤醒她的记忆,让曾曾祖父在记忆中不死,说明亲情永远比梦想更重要。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2023年教育心得观后感通用8篇

看家庭教育观后感最新8篇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8篇

家庭教育观后感心得8篇

看家庭教育观后感8篇

小故事大智慧读后感8篇

细菌世界历险记读后感8篇

古希腊神话的读后感8篇

岳飞传读后感500字8篇

昆虫记蝗虫读后感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564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